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各地实施,要如何深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呢?两会之际,各方代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帮助推进农业种植业改革。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农业怎么干、方式怎么转,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调优结构: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向绿色化转型
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在粮食连年丰收背后,进口量、库存量齐增,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
“需求升级了,农产品有效供给跟不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委员分析,以玉米为例,产量多了,价格还高,卖不出去,只能进仓库。这说明,当前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补贴不是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提升劳动生产力、提高供给质量才是发展方向。去年国家实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玉米价格向市场回归,提高了竞争力。
农业结构怎么调?“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农产品的供需矛盾根本上还要靠市场来解决。”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西王村支书王勇代表说,现在大家都关注不种玉米种什么,事实上,玉米本身也可以结构调整,可以“粮改饲”变青贮,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葡萄糖、果糖、玉米绵白糖,可作为蔗糖的替代品。
辽宁省丹东市农科院研究员王作英代表说,农业结构调整要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让农业生产“绿起来”,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玉米品种很多,现在农民种植较多的是丰产型玉米,今后可以种植一些绿色型、有机型和水果型高附加值的品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少种什么、多种什么,而是一场全方位变革。“要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让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王勇说,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农产品价格合理不合理,既要坚持市场化,又要保护农民利益,如果农民满意,而市场不接受,也是不行的。建议将现有补贴合并,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发挥最大效益。
调好方式:畅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长远动力,没有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无从谈起。”柯炳生说,新技术使农作物品种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尽管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超过5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科技如何与农业紧密结合?柯炳生介绍,中国农业大学推出“科技小院”,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难题。
“现在农民种地,没有技术,光凭经验不行,农业增产再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王作英说,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短板。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健全科研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激励政策,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问题。
新农业呼唤新的市场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现实选择。目前,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超过270万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对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离不开组织形式
创新。”柯炳生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把更多农民组织起来,把各种资源要素聚集起来,农业生产才能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
王勇说,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纽带作用。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希望加强政策引导,对品种区域进行科学顶层设计,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键是依靠改革。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推动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
调顺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链价值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要在打通上下游链条上下功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升值空间很大。”王勇说,西王集团集中发展玉米绵白糖,打造新型糖源,计划将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大到400万吨。但目前国家对玉米加工产能实行审批管制,希望尽快出台玉米深加工产能的审批细则,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高端健康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
王作英认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是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型发展模式。当前,农产品电商发展面临瓶颈,要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解决从村到乡镇物流配送的“最初一公里”问题。
柯炳生说,如今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成为农业农村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挖掘农业和农村的潜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引导,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
代表委员们认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是农民,绝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让农民群众自己干、自己闯;另一方面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