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共赢是青贮玉米良性生态基础

网友投稿  2017-03-10  互联网

□本报记者索荣

编者按

中国消费者对优质肉奶需求增加。据中国海关和农业部统计数据,2016年进口乳制品195.56万吨,货值68亿美元,数量和货值分别增长21.4%和11%,进口乳制品货值已占国内乳制品工业销售总收入的16.5%;进口牛肉58.0万吨,同比增长22.4%。大量进口的同时,去年以来国内乳业出现了倒奶、杀牛现象。上述数字和现象反映的现实是:我们的畜牧业质量不高、成本过高,竞争力弱。

反刍动物牛羊,草是主要“粮食”。不过,当前全球只有新西兰等地可满足放牧条件,而高质量乳制品生产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青贮玉米在奶牛日粮中的占比约33%,还有部分苜蓿等干草,奶牛日粮粗饲料比重最高达到65%。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种植业中,饲草业约占三分之一,通过轮作构建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结构。

中国耕地以粮棉油种植为主。养殖业为了满足高质量粗饲料的不足,优质干草进口连年增加,2016年累计进口干草168.58万吨,同比增长23.50%。同时,国外大量低价玉米及替代品涌入,作为精饲料使用。据悉,2016年国内玉米消费结构为:饲料73%-工业20%-口粮7%,5亿亩玉米产出近七成流向饲料工业。

为满足养殖业需求,改变玉米和干草进口格局,转变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今年是“粮改饲”政策实施第三年,2017年中央财政扶持“粮改饲”资金达20亿元,力争“粮改饲”面积增加1000万亩以上,目标是2020年青贮玉米增加到2500万亩。可以说,“粮改饲”将改变种植业格局,构建种植业与养殖业联动的青贮玉米全产业链。

“粮改饲”将构建种植业与养殖业联动的青贮玉米全产业链,为青贮玉米从种子、种植、饲料、养殖到奶肉产品的全产业链各环节、各产业带来新的机遇。由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主办、杜邦先锋承办的2017中国青贮粗饲料大会,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的这个信息,不但为尚未解冻的种业市场带来春意,也让不少种植大户蠢蠢欲动。在两天的会议上,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负责人,科研院所专家,国内外企业代表等围绕青贮玉米畅所欲言。从国内青贮玉米全产业链相关各环节———种业、种植、养殖等来看,打造青贮玉米良性发展生态,需要各方拿出诚意,以共赢为前提和基础。

中国奶,成本高在哪里?

先看一组数据。国际牧场联盟(IFCN)对52个国家典型牧场的调查显示,当前国际牧场门口售奶价处于2014年以来的下行阶段,价格从2014年2月的每100公斤56美元跌到当前的22.2美元。把中国牛奶放在全球比较,2006~2007年,中国奶价与世界奶价在同一水平;经过10年的发展,我们的奶价远远超过世界奶价。现在我们的奶价在每公斤4元左右,国际奶价在1.8元左右。

IFCN认为,中国奶价高的原因之一是劳动力成本高。1个奶场劳动力,德国每天可生产180公斤牛奶、新西兰是350公斤,中国只有20公斤。中国已进入牛奶高成本国家序列,仅次于日本、韩国,我们的牛奶成本比新西兰高100%,比欧美高50%。人工成本居高,是国内所有产业都要面对的。对于奶业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可控因素———降低饲料成本。国家奶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指出,中国奶业竞争力弱,主要表现在饲料转化率低上,中国只有1.2,而奶业发达国家为1.5。

优质粗饲料———全株青贮玉米和青贮苜蓿都是高消化率的饲料,青贮苜蓿可提供优质纤维和蛋白,青贮玉米是非常好的能量饲料和优质纤维。以美国为例,在高产奶牛的日粮配方中,粗饲料占到45%~65%,青贮玉米一般占粗饲料的80%。高质量的青贮玉米,不但可降低精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投入,而且可保证产奶量和牛奶质量,节本增效显著。

据悉,当前中国规模牧场的硬件设施、奶牛日粮配方与美国基本相同,不过,由于青贮玉米质量差距大,奶牛单产水平低很多。在精饲料等各环节配方相同情况下,每天每头牛饲喂20~25公斤青贮玉米,美国奶牛年均产奶量10~14吨;而国内规模牧场是9~12吨,一般牧场只有6~7吨。

种养结合,追求低成本高产出

在国内牧场广泛推广应用优质粗饲料青贮玉米,不但可以大幅降低牛奶成本,而且将建立起青贮玉米的种子-种植-饲料-养殖全产业链。专家预计,2025年中国乳制品需求总量在4000万~5000万吨,甚至可达6000万吨。“时代迫切需要青贮玉米发展,时代也提供了机遇。”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处长王玉玺说。

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各自成熟的发展生态,两个产业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搭建产业与需求对接平台,用高品质饲料带动奶业升级。”杜邦先锋中国区总经理吴坚提出,种植业和养殖业各环节应相互配合,通过供给和需求对接,让种植户种植青贮玉米盈利,同时帮助牧场提高奶品品质、降低成本,打造良性发展的种养结合新生态。

种植业与养殖业如何联动?国家奶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发达国家采用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解决青贮饲料保障和粪肥消纳问题。每公顷土地饲养奶牛数量,美国、欧盟、新西兰、荷兰分别为3头、2.9头、2.83头、1.54头。

新西兰牛奶成本很低,追求每公顷土地的最大产奶量。新西兰营养专家雅各布·克莱曼介绍,新西兰奶牛80%~90%通过放牧饲养,青贮玉米只占到奶牛日粮配方的6%。新西兰奶牛数量从10年前约400万头增加到500万头,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青贮玉米的引进。雅各布·克莱曼说,新西兰约一半的牧场自己种植青贮玉米,另一半则购买。种植者关心玉米产量,养殖者则关心产奶量,为了减少双方的矛盾,新西兰逐渐形成了一个标准化合同,规定青贮玉米的切割长度、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等。

欧洲土地有限,圈养是奶牛的主要养殖方式。这种高成本模式决定了其特别注意奶牛的营养配方,也就是饲料质量。由于饲养场所等投资成本高,欧洲以追求每头牛的单产最大化为目标。杜邦先锋奶牛营养经理史枢卿介绍,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青贮玉米在奶牛日粮中的占比约33%,还有部分苜蓿等干草。杜邦先锋全球业务经理丹尼尔·维尔斯马说,美国科研机构研究表明,日粮中纤维采食量超过2.3~2.5公斤(体重的0.35%~0.4%),会抑制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他们的经验是:一般情况下干物质采食量增加1公斤,奶牛可多产2公斤牛奶。据悉,西欧年种植青贮玉米6000万亩,占到玉米面积的80%左右。美国青贮玉米面积在4000万亩左右,青贮玉米年产量1亿吨左右。欧洲和美国对青贮玉米品种的评价,农艺方面关注生育期、抗倒性、抗旱性、抗病性等,质量方面最基本的是看每公顷的干物质产量———产量指标,淀粉含量———能量指标。雅各布·克莱曼介绍,欧洲大部分奶农自己种植青贮玉米,少量收购的青贮玉米主要是与周边近邻交易,以诚信为基础,没有标准合同来约束。

全产业链,塑造共赢机制

“青贮玉米产业链融合,种子是起点,肉奶是终点。如果种植者亏损,就提供不了原料;如果养殖者亏损,就提供不了肉奶。”王玉玺道出了建立共赢机制的核心。

先看养殖一侧:

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李锡智表示,首农有80万头奶牛,日粮30%的干物质来自青贮玉米,这部分占到饲料成本的20%。如果节约1%的成本,就是200万元的效益。

现代牧业饲喂中心主任赵遵阳说,在奶牛营养师眼中,好的青贮玉米首先是淀粉含量高,相当于用粗饲料的价格收贮了部分精料,最大化使用青贮玉米,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饲料成本;母牛气味敏感,要把握收获时机,平衡淀粉含量和纤维质量;籽粒必须破碎以利于营养吸收,秸秆破碎长度适宜、均匀;质量稳定性压倒一切,至少保持整窖、整车饲料品质一致。

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刘晓芳介绍,内蒙古50%以上的中小牧场都存在节本增效问题。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表示,山东全部奶牛、三分之二肉牛、三分之一肉羊都用青贮饲料,黄淮海农区发展畜牧业潜力大。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青贮饲料产量2800万吨(鲜重),其中全株青贮玉米650万吨。

再看种植一侧:

唐山汉沽管理区原致玉米种植合作社社长幺学民介绍,他从2006年开始种植青贮玉米,由于与国际乳企接触,2010年种植的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达30%,2012所有指标达到了国际乳企要求。而且采用德国先进的克拉斯收获机械,青贮玉米加工质量高。他的经验是,质量达到国际乳企要求,种植收益有保障。

作为恒天然牧业青贮玉米供应商,山东汉和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赵佳佳表示,当前农户对青贮玉米的认识不够,一方面需要思想引导,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尤其是关键点和环节,对于提升青贮玉米质量意义大。

以当前国内种植业和养殖业现实情况来看,青贮玉米全产业链共赢机制的塑造需要各环节共同努力。可以说,青贮玉米产业链现在还处于“断链”状态,诉求的焦点是:养殖企业要高质量,种植户要高价格。除了种植户、养殖企业之外,产业链上其他利益方———种子企业、机械设备拥有者、中间商等也有诉求。谁来承担协调、监督等职能,以何种模式实现全产业链协作、共赢、融合、发展的目标,需要产业链各环节不断探索和磨合。

利益均衡,定价机制透明化

青贮玉米产业链环节多而复杂,不论哪个环节来主导,都要首先建立一个对各方公平透明的青贮玉米定价机制。

以种子为核心,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杜邦先锋的青贮全过程管理模式是典型。杜邦先锋是全球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供应商,其青贮玉米品种有很大优势,杜邦先锋还是全球唯一拥有青贮专用乳酸菌业务的种业公司。据悉,美国近40%的青贮玉米种植户优先选择杜邦先锋,理由就是其可为种植户提供成熟的青贮全过程管理。杜邦先锋青贮全过程管理包括五个环节:玉米种植、生长、收获、存贮、饲喂。杜邦先锋当前为国内大型乳品企业蒙牛、伊利、现代牧业、济南佳宝等提供青贮全过程管理服务。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认为,发展青贮玉米一定要有订单,以契约保障养殖企业和农户两方面的利益。去年许多农户种植青贮玉米赚了钱,今年某些省区青贮玉米过剩可能性大。现在鼓动农户大量改种青贮玉米,如果没有订单风险很大。养殖企业严格按质论价,按需论价。接了订单的农户,必须按合同购买指定品种,按要求的方法、技术和面积种植。同时,农户要搞清楚地头价、窖口价,大型养殖企业为了保证原料质量,一般会执行地头价。

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介绍,当前山东的做法是签订三方协议,从种子、种植到牧场都有约束。

对于国内大部分牧场来说,收购青贮玉米是最现实的选择。有企业代表建议,政府、协会、企业齐头并进,建立青贮玉米第三方评价机制,优质优价。还有企业认为,进行专业化、社会化收获作业服务有现实意义。

恒天然集团是新西兰最大的乳品企业,恒天然牧业应县牧场群总监罗瑞·理查兹介绍了恒天然如何在中国通过合同收购青贮玉米。罗瑞·理查兹说,2016年合作的农户有10%使用了专用青贮品种。决定青贮玉米价格的,首先是玉米质量,其次是加工质量,最后是中间商。“大部分中间商投入了收获等设备,如果青贮玉米价格透明,农户了解了地头价、窖口价,知道自己和中间商的利润,农户愿意合作。”

价格如何透明化?辉山乳业种植公司技术经理徐璐美表示,全株青贮玉米产量由两部分组成:籽粒部分,当干物质产量达到30%~35%收获时,籽粒产量可达90%,这部分参考玉米价格;秸秆部分,可消化纤维可参考羊草价格。种植企业和合作社可以据此推算青贮玉米价格。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7-03-10/28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