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试验可以看出,用于试验的9种杀虫剂,用药7天后达到80%以上保叶效果和防虫效果的有4个,20%氯虫苯甲酰胺SC、20%氟苯虫酰胺WG、10%四氯虫酰胺SC、150克/升茚虫威SC这4种药剂14天后保叶效果均在80%以上,防虫效果达到100%。而空白对照试验田白叶率(受虫害枯死的稻叶)为18.66%,每百穴有虫105头。”8月29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江苏省扬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水稻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15所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和江苏、江西等11个南方稻区省植保部门的代表等100余人,来到扬州市邗江区汊河镇薛楼村的水稻害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和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现场进行观摩,该田块药剂试验负责人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张帅博士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试验结果,并宣布了防治效果明显的几种药剂。
据了解,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也是遭受病虫害严重侵袭的作物,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都在16亿亩次以上。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盲目用药、过量用药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水稻害虫抗药性快速上升。为此,在摸清我国水稻主要害虫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开展轮换用药、交替用药、暂停用药等措施,降低水稻害虫抗药性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为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稻米食用安全,2012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安排在扬州市邗江区设立了水稻害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面积为1万亩,主要是开展抗药性监测、田间药效验证、轮换用药等工作。
害虫迁入数量和防治水平决定虫害发生程度
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首席专家高希武介绍,近几年水稻虫害大发生原因有四:一是因为在水稻产区,害虫一般都是由南往北迁移,这些经过各种杀虫剂考验过的害虫,其迁移数量决定了该产区发生虫害严重程度。二是越冬基数高。三是气候条件适宜害虫大面积发生。四是防治不到位。近几年水稻多种害虫大发生,在水稻生长前期灰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力度大,防治次数多,到后期由于灰飞虱发生的隐蔽性以及农民产生麻痹,以致防治力度不够,加之后期接近水稻成熟收获,部分农民怕打药有残留而弃治。同时也存在防治技术不对路的问题,选用的药剂品种、用药时间、打药时间、保水层等不符合要求。
选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药剂至关重要
8月29日,邗江区农委在汊河镇示范区开始了打药示范作业,各个乡镇的植保员、合作社负责人和统防统治小组代表都前来观摩学习。记者在现场看到,汊河镇植保站站长严玲正在向运西村蒋春华等村民讲解今年水稻主要有什么虫害,用什么药防治好、什么时间打、打几次等问题,这些村民属于自主用药区用药。区农委副主任李群对记者说,水稻害虫防治方案主要是根据抗药性检测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要选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药剂。
据了解,为确保防治效果,邗江区植保站、镇合作社、农户层层签订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连锁协议,全区共7个镇、66个村、14162户农户参加该项工作,名单在所属村公示7天。各合作社向农户预收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费用时每亩实收110元,让农户知晓,先享受到江苏省省级项目每亩40元的补贴。各合作社按照区植保站要求共开展病虫防治7次,每次防治都做到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方法、统一药剂配方。每次开展病虫防治,各专业队都按照要求建立详细的田间作业档案。
张帅博士告诉记者,为掌握水稻害虫抗药性发生演变的第一手资料,他从2009年开始在邗江区蹲点做试验。他了解到邗江区采取上述工作方法后,经区、镇、村三级工作指导员检查病虫防效,发现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建设区病虫防治效果普遍优于大面积生产田块。
向农民示范推广水稻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记者随机采访了参加这次研讨观摩会的很多代表,他们认为,既要保证产量又要安全,防治抗药性水稻害虫,高效低毒低残留并对其有敏感性的农药仍然是主要手段,但得有一套行之有效能推广的贴近基层植保系统和农民需要的水稻害虫综合治理技术。
高希武教授在为与会植保代表发放抗药性害虫防治指南表图和《杀虫剂――科学使用指南》一书时,简要介绍了专家和代表认可的水稻抗药性治理技术措施。一是强化害虫测报。开展系统测报,加强调查频次,扩大普查范围,提高测报准确率。乡镇或植保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验证发生量和发生期的预报,指导农民适期用药。二是优化农药品种。科学选药,优化组合,轮换用药。避免连续使用某种农药,不同作用机理交替使用,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害虫对某种农药已经产生明显抗药性后,应立即停止使用该类药剂,改用防效性较好的其他敏感药剂。三是合理混配农药。把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科学复配使用,既能兼治多种害虫,提高防效,又可减轻害虫产生抗药性压力。四是开展综合防治。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措施是控制害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五是进一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处长邵振润向记者介绍说,全国农技中心已牵头组织来自科研、教学、推广、管理等单位技术专家,成立了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性风险评估与对策专家组,建立了60多个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点。今年4月在武汉对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和广西等11个南方水稻主产省(区)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点的近60名抗药性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