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杀菌范围类别 作用方式类别 化学结构分类类别 主要品种 主要特点 注意事项 广谱性杀菌剂:引起作物病害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立克次氏体等。作物病原真菌中又分为低等真菌、高等真菌。一些杀菌剂具有既可防治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同时对低等真菌性病害也有不错的防效;甚至有的杀菌剂既是杀真菌剂也是防细菌剂。这类杀菌剂就是广谱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病原菌到达或侵入作物体之前施用杀菌剂以杀死或阻止病原菌的侵入,这类杀菌剂就是保护性杀菌剂。 无机硫类:早在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人在史诗中就有硫磺防病的记载。硫磺的杀菌作用主要是制剂释放单质硫,以及进一步被还原成毒力更强的硫化氢起杀菌作用。 硫磺 对白粉病、锈病以及螨类和介壳虫防效好。   1、易燃物,慎重保存、运输; 2、国内登记的有硫磺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 3、瓜类、豆类对之敏感,慎用; 4、高温时不宜使用。 石硫合剂:生石灰1份:硫磺2份:水20份在瓦锅或生铁锅内煮制而成的透明状酱油色、臭鸡蛋味,以多硫化钙为其主要成分的碱性药剂。其有效成分含量多用波美比重计算。     1、 多硫化钙等成分在氧气、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系列化学反应逐步形成细微的硫细粒侵蚀害虫或病菌的表皮破坏其新陈代谢,杀死害虫和病菌; 1、 石硫合剂对白粉病、锈病、果树腐烂病高效,但对霜霉病效果差; 2、 在其化学变化过程中也有硫化氢的释放,使之药效更好,但同时也容易产生药害; 2、 温度越高,石硫合剂的使用浓度应该越低,高温条件下不宜使用; 3、 石硫合剂大多在作物越冬或春季萌芽前作为铲除剂喷洒消灭虫螨和病菌。 3、 含锰锌、铜等金属离子的药剂不能和石硫合剂混合使用,使用间隔期也不宜过短;   4、 因自制的石硫合剂往往呈碱性,也不易和多数农药混用;   5、 自制石硫合剂应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存。 有机硫类:1934年福美双的发现推动了有机硫杀菌剂的发展。 代森锌:多为蓝色可湿性粉剂。 对早疫病、霜霉病、绵疫病等有效,对白粉病防效差。 葫芦科作物对锌敏感,使用时注意控制剂量。 代森联(品润):防治番茄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最佳药剂之一。 对多种作物上的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等高效。   1、 储藏时避免高温分解; 2、 避免和铜制剂及碱性药剂混合使用。 代森锰锌(大生):经典的保护性杀菌剂。 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有效。   1、 当今市场上有普通代森锰锌和络合态代森锰锌两类,络合态代森锰锌价格高,但药效更好对作物更安全; 2、 对铜制剂敏感, 混用,使用安全间隔期一周以上; 3、 高温时慎用。 丙森锌(安泰生):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 对多种作物上的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霜霉病等有效。 不能和含铜的药剂混合使用并注意使用间隔期。 福美双(秋兰姆):经典的土壤处理剂之一。 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喷雾,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的立枯病、根腐病、黑穗病、早疫病、霜霉病等。   1、 对粘膜和皮肤有刺激,注意安全使用; 2、 对铜制剂敏感; 敌克松(敌磺钠):经典的土壤处理剂之一。 对多种作物的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有效。   1、 高温易燃并放出有毒气体; 2、 光照易分解,故应在阴天或傍晚使用; 3、 可经口腔、皮肤、呼吸道中毒。 克菌丹(盖普丹)     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上的真菌性病害有效。 1、 对红提葡萄有药害风险,慎用; 对葡萄有一定着色效果。 2、 对皮肤有刺激。   硫酸铜(蓝矾):多为5水硫酸铜,一种古老的杀菌剂。 可以直接配制成药液杀菌,但大多作为波尔多液的配制原料使用。对多种作物上的各种细菌、真菌引起的病害有效。   无机铜类:公元304年我国晋代《抱朴子》中就有硫酸铜处理木材防腐的著述。 1、 其水溶液呈酸性;   2、 晶体颜色和其含水量相关。干燥的硫酸铜往往呈泛白的蓝色,潮湿的硫酸铜则成深蓝色;       氢氧化铜(可杀得) 一般用于果树、蔬菜上防治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真菌或细菌性病害。     1、 高湿或有水珠时禁用;   2、 桃树、李、梨、白菜、柿子等作物对铜离子敏感,慎用;   碱式氯化铜(氧氯化铜、王铜):无机铜制剂中药害较小的品种。 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作物上具有刺激生长、增产的效果。对霜霉病、黑星病、褐斑病等病害有效。 3、 作物花期禁用,幼果期慎用;   碱式硫酸铜(铜高尚):多为悬浮剂,细度小,分散好。 对梨树黑星病防效较好。 4、 在作物病害发生之前或初发期使用;   硫酸铜钙(多宁):广谱性杀菌剂,同时可以补充作物铜、钙营养。 对多种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有防效,可以和大多数药剂混用,不易诱发螨类。 5、 不能与石硫合剂、松脂合剂、矿物油乳剂、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混用。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   波尔多液(必备):经典杀菌剂 对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黑痘病和炭疽病、梨树黑星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1、 不同作物石灰和硫酸铜的配制比例不同,分石灰半量式、石灰等量式、石灰倍量式等;   2、 和其它铜制剂注意事项相同;   3、 近年上市的商品化制剂安全性、混配性更好。 有机铜类 琥胶肥酸铜(DT): 防治甘蓝根肿病、白菜软腐病、番茄溃疡病、马铃薯环腐病、黄瓜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为主,兼治番茄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等真菌性病害。   噻菌铜(龙克菌):浙江龙湾化工生产。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杀菌剂。   1、 可以和大多数药剂混合使用; 主要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兼治真菌性病害。详情请看: 2、 高湿或有水珠时慎用; http://www.191.cn/read.php?tid=258890 3、 大多为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使用; 壬菌铜:西安近代国内登记产品。 对多种作物上的真菌性、细菌性病害有防效,对病毒性病害也有抑制作用。 4、 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 喹啉酮(必绿):浙江海正登记产品。 对多种作物上的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有效。   络氨铜:深蓝色、碱性、有氨味。 对细菌、真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效。   乙酸铜(醋酸铜):非常广谱的杀菌剂 对真菌、细菌、病毒和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有效。   噻森铜:浙江东风化工独家生产。 对多种细菌性病害有防效。     对多种真菌、细菌引起的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松脂酸铜       取代苯类 五氯硝基苯:经典性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拌种,对多种作物的土传性病害、马铃薯疮痂病、蔬菜菌核病等有效。   1、用作土壤处理时,遇重粘土壤,要适当增加药量,以保证药效; 2、西红柿、葱头、莴苣对之敏感,慎用。 百菌清(达克宁):广谱性杀菌剂。 以喷施为主,对多种作物的疫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有效。   1、 梨、柿、桃、梅等对百菌清敏感,慎用; 2、 对鱼有毒; 3、 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 内吸治疗性杀菌剂:杀菌剂施用在作物体上之后可以被植物组织吸收并传导到病原菌所在的位置使之中毒,这类杀菌剂就是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往往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或菌丝的伸长来发挥防病效果,所以有叫治疗剂。 苯并咪唑类:1960年代末开始上市推广。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是我国至今使用量最大的杀菌剂。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因其特殊的靶标作用,使之对大多数真菌性病害都有内吸治疗性防效,但对交链孢菌、长蠕孢菌、轮枝孢菌以及卵菌和细菌无效。 1、多菌灵(苯并咪唑44号):广谱内吸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向顶传导。 拌种、土壤处理、喷雾、灌根等方式,防治多种作物上的枯萎病、白粉病、黑斑病、早疫病、菌核病、黑粉病、黑星病等病害。   1、 因在我国使用时间长用量大,多种病害已经对其产生抗药性,建议该药和其它药剂混配或交替使用; 2、 大剂量长期使用,研究发现该药有致癌风险,慎用; 3、 因其向顶传导特性,使用时应予以注意和利用; 4、 不能和碱性、铜制剂混用。 2、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甲托):有日本曹达开发。在植物体内和菌体细胞内转化为多菌灵起作用。 杀菌谱和使用方法,和多菌灵相同。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1、 和多菌灵有交互抗性; 2、 和多菌灵注意事项相同。 苯吡咯类:以假单胞杆菌的代谢产物硝吡咯菌素为先导物,加以改造合成的杀菌剂。对子囊菌和担子菌引起的病害高效。 咯菌腈(适乐时):先正达开发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具有杀菌和抑菌作用,但没有内吸作用。近几年用于种子包衣处理,销售量不断增加。     种子处理防治由镰孢菌、丝核菌、腥黑粉病菌、长蠕孢菌、壳针孢菌引起的禾谷类或非禾谷类病害; 1、 按其防治谱使用; 喷雾、灌根、蘸花防治蔬菜灰霉病。 2、 为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不要长期大剂量单一使用。   1、嘧菌酯(阿米西达):先正达开发。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在木质部传导或跨层(叶片正反面)转移。以预防保护和铲除为主。     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嗜球伞果素类):1969年Musilek发现一种蘑菇中的Strobilurin(粘液蜜环菌)抗菌素后,经20多年的研究,先正达、巴斯夫于1996年率先登记注册了阿米西达(嘧菌酯)、翠贝(醚菌酯),至今已有多个公司开发出多个品种。 对所有的真菌性病害有效。 1、 提前施药预防为主; 因这类杀菌剂具有对人畜和环境的高度安全性、对真菌的广谱性和高效性以及对植物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特性,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最快最好的杀菌剂之一。 在病害发生之前或发生后的初期,喷雾、灌根防治多种作物上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立枯病等。 2、 和其它药剂交替或混配使用,避免长期单一大剂量使用造成抗药性的产生;   对于已经严重发生的有再循环性侵染的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疫病等,先用治疗剂清除病菌,3天后喷洒嘧菌酯或嘧菌酯与治疗剂的复配制剂,再过5天后喷洒其它保护性杀菌剂,基本可以控制这类病害的为害。 3、 番茄等部分作物苗期对嘧菌酯敏感,慎用;     4、和乳油制剂混配时容易产生药害,慎用。   2、醚菌酯(翠贝):巴斯夫开发研制。在植物体上有一定的渗透性但无内吸传导性。喷在作物体上的醚菌酯,以气体形式在叶片、果面、茎秆表面上扩散,阻止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侵入,达到预防保护的作用,药剂气体也可以穿透叶片表皮层或通过气孔进入植物组织内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扩展,达到铲除治疗作用。 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效。尤其是对多种作物上的白粉病效果好。     1、 和其它药剂交替或配合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2、 阴天时使用有产生药害的风险。   3、肟菌酯(肟草酯):先正达开发。性质特点类似于醚菌酯。具有优良的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大多和其它药剂做成混配制剂(例如拜耳的拿敌稳),以扩大其杀菌谱、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喷雾防治白粉病、叶斑病、霜霉病、锈病、立枯病、黑星病等。     1、 和其它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   2、 最好和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   4、烯肟菌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产品。类似于醚菌酯。 喷雾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白粉病、疫病和霜霉病,效果突出。同时对黑星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也有不错的防效。 同上。  

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

网友投稿  2013-01-09  互联网

    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因为微生物侵染造成的作物病害的药剂,就是杀菌剂。    也就是,在作物生长之前、期间或之后等各个阶段,根据病害发生规律,配合综合防治方案中其它防治措施,利用化学药剂处理作物及其生长环境,以减少或消灭病原物或改变作物代谢过程提高作物抗病能力,达到预防或阻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把病害“压低”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上可以“忍受”的状态,确保作物丰产丰收。    早在18世纪之前,人类就在使用硫磺、硫酸铜等无机化学物质防治作物病害,1851年法国人发现石硫合剂的杀虫杀菌效果;1882年法国人A。米亚尔代在波尔多发现了石灰和硫酸铜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药液对葡萄霜霉病等作物病害的防效明显高于硫酸铜,从此这个配方逐渐在全世界流行开来,这就是如今我国很多农民一直在使用的波尔多液。1914年德国人首先利用醋酸苯汞(赛力散)和氯化乙基汞(西力生)处理小麦种子防治黑穗病,开辟了有机汞杀菌剂的历史;1934年蒂斯代尔(Tisdale,W.H.)和威廉斯(Williams,I.)与马丁(Martin,H.)同时各自报道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福美双(thiram)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标志着人类进入利用人工合成有机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新纪元,这也是20世纪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1960年代,稻瘟净、萎锈灵、苯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先后出现又使杀菌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多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喷雾,其次是土壤处理,近几年发展强劲的是种子处理,另外还有涂抹、蘸花、注射、喷淋、灌根等等。一种杀菌剂的使用方式的确定,不但要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还要看杀菌剂的特点,尤其是作用方式和传导机理等,需要我们综合分析后再予以确定。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分为保护性、治疗性、铲除等,相关概念将在表中对应介绍。    杀菌剂的传导特点分为    1、无内吸传导作用,药液落在植物叶片、果实表面形成药膜,阻止病原菌的侵入。例如大多数硫制剂、铜制剂等;    2、局部内吸随蒸腾液流或细胞间短距离移动,例如霜脲氰;    3、半内吸或跨层转移,例如醚菌酯和嘧菌酯等,在叶片内移动;    4、向上输导内吸,植物根系吸收并随蒸腾液流向上传导,这就造成:药液积累于叶尖叶缘等高蒸腾作用部位;而果实和幼嫩叶片等蒸腾较弱的部位却很少;如果施药在叶片基部,药剂则向叶尖移动积累,但基本不向相反方向移动。大多数内吸性杀菌剂属于这种传导特点。例如多菌灵、三唑酮等;    5、真内吸,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向上向下双向传导。例如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等。    杀菌剂根据作用对象分为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等等。    但有些杀菌剂往往同时对真菌、细菌、病毒等都有效,而有的却只对某一类病原菌有效。  

  到如今用于作物上的杀菌剂除去波尔多液、硫磺粉、石硫合剂等无机杀菌剂之外,还有多类别的有机合成杀菌剂,诸如代森锰锌、克菌丹等有机硫杀菌剂,多菌灵、苯菌灵等氨基甲酸酯类,乙磷铝、甲基立枯磷等有机磷类,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唑类。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3-01-09/27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