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大葱的叶部、花梗及鳞茎部位,会出现黑色霉菌,这是大葱的紫斑病,是葱类的常见病害。多数在大葱的叶片和花梗受害,多从叶片、花梗中部发生,后蔓延到下部。初期白色或黄绿色小斑点,稍凹陷,中央微紫色,扩大后病斑呈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紫褐色,较大。湿度大时病部长满褐色至黑色粉霉状物,常排列成同心轮纹状。病斑常数个愈合成长条形大斑,致使叶片和花梗枯死。
防治大葱紫斑病,需要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性,实行2年以上轮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种植;重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大水漫灌,雨季加强排水;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病花梗,集中深埋或烧毁。适时收获,收获后晾晒,鳞茎充分干燥后贮藏,窖温控制在0℃,相对湿度在65%以下。
在大葱紫斑病的发病初期,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措施,使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可在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64%恶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或灌根防治,隔7~10天1次,连防3~4次。为增加黏着力,可在50千克药液中加入1.5千克大豆浆或100克洗衣粉或适量的植物油。
如有葱蓟马同时危害,应及早防治,以免造成伤口,利于大葱紫斑病的发生。
(王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