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及化肥产业持续发展

零零社区网友  2007-11-30  互联网

报告指出“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是实现化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数据说明了三十年来,化肥用量与产量的关系,即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没有相应地增加,养分利用效率持续下降,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其次从我国养分利用效率下降的原因;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技术体系及应用效果和展望三个方面,分析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化肥作为养分资源是现代化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化肥产业不仅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关乎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大问题;我国化肥产业正面对高速发展和资源环境限制的两难境地,只有运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利用各种养分资源,最终实现农业、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非常高兴有机会到这儿来参加产销会。通过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了我国化肥发展特别是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的良好势头,非常高兴。

大会邀请我来讲述一下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跟我国化肥产业有什么关系呐?通过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可以实现化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和张福锁共同来做这个发言。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缺乏。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会更高,需要有忧患意识。在1995年,有一个美国人叫布朗,是农业所所长。他提出《谁来养活中国》。我们国家很重视,还请他来中国和专家们一起讨论。讨论解决了当时颇有争议的一些问题。到了2002年,布朗先生又发表了文章《中国不能养活自己》。原因是中国土地资源缺乏,水资源缺乏,化肥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单靠施肥已经不能提高产量了。他制作了表格,论述的东西也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针对这样的忧患意识,我们必须寻找出路。我们需要对养分的资源要做一个概念性的拓展及其管理,必须做一个新的阐述。从1977年到2005年这28年中,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七倍,粮食增长总量达71%,粮食单产增加了一倍,种植面积减少了。根据发改委最新统计:每10年我国减少一个省的耕地。

水资源情况为:中国人均水量是国际人均的四分之一。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翻了七翻,作物产量再靠化肥来增加是很困难的。所以要寻找出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养分效率持续下降,资源缓解问题初露端倪,在局部地区很突出。今年春天太湖饮用水发生的问题大家还记忆犹新。通过太湖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养分资源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养分资源怎样来管理,养分资源效率持续下降。通过这个表我们来看看。这个黑点代表养分资源。从1980年到2005年之间,持续上升的投入情况,白点代表单位养分生产量的情况,即生产效率。说明过量施肥的情况已经普遍存在了,而且施肥方法也不对。再看一幅图,地的渠太长了,大水漫灌,造成水土表面营养不均衡。所以这个管理漏洞较大,另外,肥料的损失率,残留率也很高。

所以要把淡水问题提出来。这是氮磷钾三个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氮磷钾三种物质的性状特点不一样。我在这儿简单地介绍一下。如果把他们比成三兄弟,氮就是老大,从化学角度看,在生态环境中特别活跃。一氧化碳,温室效应等等都与之有关。它不是被动地被吸收,所以氮的损失排第一。磷较稳定,作物的空间有效性很重要,不能施在表层,施肥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很大原因。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对肥料的使用方法不当,致使湖泊的氮磷钾含量都超标,比例甚至占到50%。

再看这个2004年4月17号的图,七次沙尘暴,有一次沙尘暴中有20%的肥的细土尘降,总计33万吨的肥土,养分含量比较高。大气的干湿尘降通过华北几个平原测出,湿尘将38,干尘降58,总的尘降达到每公顷91。干湿尘降的主要成分是氨。大气干湿尘降从养分资源看,应该把它利用起来,作为养分资源的一部分。这样我国高产的土壤养分大量累积,就会出现富营养土壤。累积量为,在小麦生产体系中200公斤,在蔬菜生产体系中每公顷1200公斤,在果树生产体系中每公顷600多公斤,不同的种植区累计的氮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今后我们施肥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养分的问题。过去忽视的氮肥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忽视了土壤本身的供氮能力,通过长期实践测定,每年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可以达到285.1公斤的,第二年在蔬菜地里不施肥可以达到164公斤,这就是土壤中的无机氮。有效氮相当于过去施肥超额了,就像一个货币银行大家要重视。如果忽视有机肥提供的养分,现在推荐施肥的为了销售肥料只考虑增加农民的使用肥料,不考虑有机肥特别是在蔬菜种植上有机肥用得特别多,这个养分是客观的,我们必须考虑到。

在施肥时机上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作物施肥从播种到收获前期要的养分少,后期要的养分多。而我们是经常就把养分一次就施下去,为了减少劳动力以便进城打工,这样的话养分主要是在后期,在时间上有效性降低了。我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在大量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稻农习惯在移栽前十天或移栽两个礼拜把56%到85%的氮肥都施下去,南北方都一样。但是,大部分肥料在一开始就施下去了,但最后需要多的时候就脱肥了,利用率低,没有好好利用,流到水里、环境里形成了污染,给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这是很可怕的。

国际水稻所的施肥状况如图所示,我们的高产品种、高产潜力需要的是后期继续供应肥料,所以新品种到后期因为供氮不足,后期的产量基因潜力发挥不出来,这就是当前肥料利用率低的一个原因,希望这些农民同志都能听一听。前期施肥量多抑制了作物的增长,我每个星期四用一天的时间给农民回答免费电话,农民经常施肥过量烧苗。施肥过量造成的产量减少,过量施肥造成植物的根比施肥适量的根少,吸收要靠根系,所以生物有效性就低。

现在来讲一讲养分资源的管理,养分资源的概念是要把各种养分资源用好,减少环境污染。第二,争取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目标是要实现高产,养分利用高效,环境安全,养分资源管理的概念,养分资源包括化肥有机肥,土壤库得养分产量都是很大的,环境的养分,干湿尘降的气态最后进入土壤灌溉水的养分,生物固氮的养分,种子里头的养分,一点一滴我们都不要把它埋没忽略,这样造成的负营养,作物管理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确定养分的重量十分重要,要根据气候、目标产量、需求多少、土壤能够供应多少有机肥能供应多少,确定总量以后再去分期用,不能一次使用。农民的实际情况就是作物的施肥量都过多。我们要把它分期调控。空间效应生物效应要综合利用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它的效果。在数量上,总量对比要控制好。时间上要同步,空间上要一致,做到综合管理,这是综合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特别是氮数管理,国外磷肥85%以上是复合化的,钾肥70%是复合化的,氮肥20%-50%是复合化的。氮肥不能够全部复合化,复合化肥经常使用是不合适的,氮肥要通过分期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去供应。如果控施肥可以这样,中国的控施肥是少之又少,只是从美国和其他国家进口了少量用在草坪和休闲农业上,别的农业还用不上。2002年,国际科学权威杂志有一位专家发表了《多次追施氮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综合管理养分管理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包括水和肥也要配好,过量灌水和灌水不足导致植物根系不一样,养分运营也不一样,化肥需求量的经典模式不能再用了,现在农村发展的新格局也要创新,如果化肥运用量下降1%,化肥的需求量就要增加如图所示,人均粮食增加一公斤,如果每增加1000万人口,化肥要增加如图所示,化肥要增加比重1%,化肥需求量又增加很多,我们怎样研究需求,发改委要研究各方的发展观,十七大提得很清楚,我们做的示范和试验提高还是很明显。我们说一说国内外的差距,美国生态节流化生产体系,玉米产量每公顷18-20吨,他的氮肥用量是150-230公斤,产量的潜力发挥到85%-90%,氮肥的吸收效率达到70%,我国是平均35%,有的地方还不到,灌溉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到90%,土壤储存养分库是提高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过去运作上都是一种误导,运作上高产高肥,最后高产没遇上,高产地区超量使用氮肥,相当于低产地区需要增入的数量。全国三分之一地区过量、三分之一地区合适、三分之一地区不够,需要把过量放到不够的地区,宏观上调控做到这一点就好了。我们不要增加氮,提高氮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总产。最后要使肥料的节约达到30%,作物的产量,要增加10%-30%,实现增产增效、生产生态双赢。

从图上看,从1961年到2001年德国的单产和总产经过一定的曲折,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养分资源综合和管理有助于推动化肥产业可持续发展。回到主题,化肥作为养分资源,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化肥产业不仅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还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我国化肥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高速发展和资源环境限制的两难境地,只有运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体系才能有效的利用各种养分资源,最终实现农业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07-11-30/27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