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

零零社区网友  2007-10-17  互联网

   根据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品种及栽培条件,结合天气预报和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中等偏重,主要发生的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发生特点是:迁飞性害虫发生重,发生分布不平衡。此外,二化螟、大螟、粘虫、水稻跗线螨、稻叶蝉、稻蝽蟓、白叶枯病、稻曲病等在部分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一、发生趋势
    稻飞虱  预计发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800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  预计发生中等偏重,发生面积约750万亩次。
    三化螟  预计发生中等,发生面积约300万亩次。
    纹枯病  预计发生中等偏重,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次。
    穗颈瘟  预计在历史病区、山区及种植感病品种多的地区将发生中等、局部偏重,其余地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50万亩次。
    细菌性条斑病 预计在山区和历史病区发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300万亩次。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源基数
   (1)迁飞性害虫: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8月中下旬全省出现较大迁入虫源,田间虫源基数较大,近期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北方虫源陆续回迁我省,田间虫源将陆续增大。
    稻纵卷叶螟:据监测,9月16日我省五个监测点田间高峰日蛾量平均值911.4头,田间残虫量一般为3000―15000头,高的达90000头。广州市站8月18~21日和9月4日出现明显迁入突增峰,亩蛾量2000~5000头,高的20000头,亩幼虫量一般为2500~5000头,高的达40000头;高明区站9月中旬初调查,田间亩蛾量平均1138头,亩残存虫量4667头;阳西县站9月13―14日在上洋、新圩、织贡、溪头等镇调查,田间亩蛾量一般2000―3000头,高的4000―5000头,亩卵量一般为4―6万粒,高的12万粒;吴川市站9月7日调查,亩蛾量一般100头以下,9月10日突增至5000―6000头,高的达13000头;电白县站9月11日在林头、麻岗、旦场等镇调查,亩蛾量平均938头,高的4106头,亩卵量一般27000粒,高的137000粒。
     稻飞虱:据韶关、汕头、肇庆、雷州、信宜、封开、开平、梅县、连州、曲江等市、县站9月中旬初监测,观察区百丛虫量平均1071头,大田百丛虫量平均473头,褐飞虱比例达52%。广州市站监测8月15日、18~20日和9月4日灯下出现明显迁入峰,9月上旬调查田间百丛虫口密度一般为500-1000头,高的4000头;吴川市站9月10日调查,田间百丛虫量550―1200头,长翅型褐飞虱成虫占95%,9月13日田间百丛虫量增至2200头;信宜站9月7日在东镇、怀乡等镇调查,田间百丛虫量平均1857头,高的达4000头。
    (2)三化螟:据韶关、英德、阳春等市站监测,第三代全代灯下诱蛾量平均50.2头,加权平均螟害率0.0475%,亩残存虫量平均44.9头。东源站灯下第三代全代蛾量269头,比去年多54头,8月28日调查,亩枯心团一般10―12个;兴宁站9月上旬在坭坡、刁坊等镇调查,一般田块亩枯心团10―15个,高的25―30个,亩残存虫量一般135―195头,加权平均139头,高的325―365头。
    (3)稻瘟病:据曲江、翁源、信宜、阳春、龙门等市、县站9月中旬初监测,五个点的感病品种平均病叶率6.12%,最高达62%,五点平均病指5.32,最高达28。曲江区站调查, 8月下旬初叶瘟零星发生,9月10―11日在马坝、樟市等镇调查,历史病区主要感病品种马坝银占病叶率一般0.09―0.83%,高的1.56―3.76%,平均0.58 %;信宜站9月上旬调查,平均病叶率11.19%,高的达60%,平均病指[FS:PAGE]2.79,高的达42.35,急性型叶瘟病叶率12.25%,个别田块出现坐蔸现象。
    (4)纹枯病:发病较为普遍,目前已进入垂直扩展水平。广州市站9月中旬初调查,病株率一般为10―20%,高的达50%;茂名市站8月29日在茂南区调查,一般发病株率43%―56%,病情指数9.81―15.3,高的达50.7;仁化站9月11日调查,田间平均发病株率68%,高的达100%;龙门站9月3日调查,病株率一般35―45%,高的达60%。
(5)细菌性条斑病:受降雨天气影响,在山区和历史病区上发病较重。信宜站9月上旬调查,平均病叶率21.54%,高的达74.11%,平均病指7.18,高的达21.17,发生面积达4万亩;大埔县8月下旬发生为害,9月中旬初调查,病叶率一般为30―37%,病指为3.5―4.7。
    (2)天气条件
据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预报, 9月下旬前期,我省有一次大雨局部暴雨降水过程,降水落区主要在西南部地区,其余地区有阵雨;旬末,有一次中到大雨降水过程。同时,受台风及其外围环流天气、降雨和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回迁、滋生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3)品种和栽培条件
    近年我省水稻种植品种对稻瘟病抗性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地区感病品种种植比例仍较大,如马坝银占、天丰优998、II优3550、优优3550、汕优3550、丰优3550、秋优998、博优998、博优3550、糯等感瘟品种有一定种植面积。部分地区晚稻播、插植期较长,早、中、迟熟品种相间,生育期相差较大,互为病虫桥梁田,偏施、迟施氮肥现象时有发生,有利病虫发生。
    各地应加强田间调查,掌握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动态,切实履行五天一报制度,及时发出预报,分类指导防治,确保晚稻生产安全。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07-10-17/27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