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强化科技支撑做强苜蓿产业

网友投稿  2019-06-23  互联网

    苜蓿在我国有久远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等各级部门和协会的领导下,我国草产业发展日趋成熟,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自律和规范性显著改善。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区开展规模化的优质苜蓿种植,苜蓿商品也从单一的干草向干草、青贮、青饲、草颗粒等多方向转化。在苜蓿产业的推动下,燕麦、青贮玉米、甜高粱等优质饲草现代化生产水平也不断提升,为振兴奶业和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但同时,我国苜蓿产业发展较发达国家仍然相对薄弱,种植水平和质量还有一定差距,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优质干草产品和草种还主要依赖进口,行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差,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从业者共同面对和解决。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在会议上表示,苜蓿产业今后应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持续增加苜蓿产量。我国优质苜蓿产不足需,仅奶牛每年的苜蓿需求就有500万吨,供应缺口200多万吨。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进口苜蓿价涨量跌,奶牛饲用苜蓿供应趋紧,推升了奶牛养殖成本,对国产苜蓿增产稳供的需求更加迫切。他介绍,从今年起,中央财政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将苜蓿基地建设面积由5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并给予地方更大的项目自主权,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都由地方决定,更大程度调动各地发展苜蓿的积极性。预计每年将新增60万吨以上的苜蓿产量,能够实现到2020年优质苜蓿自给率80%的目标。

    二是持续提升苜蓿质量。我国苜蓿品质与国外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主要短板在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产品批次间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短板就是方向,短板就是潜力。要在良种上提质,培育和审定一批国产苜蓿新品种,加大高产、优质、抗逆品种的推广力度。要在生产上和检测上提质,促进形成优质优价的价格体系,让好苜蓿有好价格。

    三是持续做强苜蓿产业。我国苜蓿业龙头企业少而不强,带动能力不够。全国年产1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50多家,最大的企业产量才20万吨。要在政策、资金、技术、金融等方面加大苜蓿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他们效率高、质量好、销路广、产业链长、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鼓励饲草企业、饲草合作社和奶牛场通过订单生产、参股等形式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购销渠道。加强苜蓿草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生产和市场预警信息发布,推动草产品网上交易,科学引导经营主体合理安排生产。

    四是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我国苜蓿科技水平还不强,苜蓿良种、大型收割加工设备依赖进口,苜蓿种植、加工、饲喂全链条系统的科技支撑不够。要分区施策,强化科技攻关,要加大苜蓿育种、种植、加工以及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强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为苜蓿种植和饲喂提供精准服务。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在会议上表示,我国对草牧业的重视是从近十多年开始的,近年来,国家对草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粮改饲”、“奶业振兴”等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牧草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苜蓿产业作为草业发展的突破口,必须加快发展步伐。他认为,苜蓿产业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破解:一是如何加快优质苜蓿良种的培育。这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出适应不同地区的品种。二是加快补齐草业机械的短板,研发出不同类型的灌溉小型机械和设施。三是要“用好地,种好草”。他呼吁地方政府在做征地规划时将苜蓿的种植用地也考虑进去。四是加快苜蓿产业的精深加工。要根据不同的牲畜品种研制出适宜的好产品。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介绍,当前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了34.3公斤,与改革开放初期的0.45公斤相比,在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增长了76倍。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和牛羊肉消费均处于较低水平,在此情况下,去年我国进口乳制品264.5万吨,牛羊肉135.84万吨,优质牧草167.76万吨。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乳制品83.07万吨,同比增加14.6%;进口优质牧草28.58万吨,同比减少31.3%,这说明我国发展草牧业潜力巨大。谈到草业与奶业的关系,他认为草牧业结合是奶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养而种,互利共赢是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讲,饲草料成本约占奶牛养殖成本的65%,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饲草料供给问题。近年来,国家实施的粮改饲政策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广受好评,奶牛饲料从有什么喂什么转变为需要什么喂什么,这是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推动奶业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和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奶业振兴和发展苜蓿的总体形势向好,乳品结构单一、奶业竞争力不强、消费培育不足和优质苜蓿短缺等突出问题会逐步解决。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9-06-23/14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