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兽药抗生素的使用管控愈加规范和严格。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明令禁止了多种兽用抗菌药在饲料中的添加。2018年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制定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正式明确了养殖端减抗和限抗的时间表,2020年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全部退出饲料配方,为确保禁抗后饲料的安全和质量,有必要对饲料相关工作制定相关标准,以规范饲料生产。
为尽快落实方案,3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牵头,联合各大科研院所及高校专家,饲料及养殖企业饲料技术总监,在湖南长沙召开了“饲料替抗标准制定启动会议”。
印遇龙院士介绍,受农业农村部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委托,在开展了调研基础上,召开此次小范围研讨会。印遇龙鼓励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接下来的制定标准工作奠定基础和方向。
湖南省饲料标委会主任杨建武,介绍了无抗生素的标准定义,以及关于标准制定流程以及常见问题。他表示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及要求正逐步提升,替抗产品、无抗肉品迎来发展机遇。
四川农业大学罗钧秋博士代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介绍了饲料替抗标准的思路。她表示替抗方案要建立起来雏形,操作性很重要,无操作性是毫无意义的。标准制定有赖于企业,希望行业人士和企业一起探讨共同研究。
广东省农科院原院长蒋宗勇研究员在会议上指出,无抗养殖对于猪业来说挑战很大,压力也比较大,国内猪现在蓝耳病等疾病多发,实施无抗养殖小型猪场将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对于大企业则比较容易实施方案,规模化的企业实施管理难度小比较简单。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院长江青艳教授,则提出无抗替抗研究的方向可以从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发酵饲料等几个方向去寻找思路。此次会议召开对国家对行业的意义都非常重大,由于标准的制定周期比较长,因此只有明确了无抗替抗概念,有了共同认识后,企业、高校和研究所就可以成立小组分工研究。同时加强合作,面对国家提出的需求,共同承担共同奉献。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院长汪以真教授会议上讲到,发酵饲料的替抗效果比较好。他还指出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营养等各方面需求不同,标准的制定需考虑到这方面的影响。同时,制定的标准是针对哪个饲料种类,全价料还是预混料,需进一步探讨。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单安山教授表示,关于替抗无抗的研究我国自提出到现在差不多有40年了,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已经到了一定的时间点。而且有欧盟这个探路者进行了无抗养殖的实施,我国也无需恐慌,现在需要的是把之前的准备工作经验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出一份可行方案。现在已有的替抗方案技术上没问题,主要是经济效益上会有一定的影响。
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国焕先生表示,制定标准第一是需要考虑其广谱性,要适用于全国大部分企业才可行;第二则考虑实际可操作性;第三要确定统一检测标准。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黄兴国教授建议:总结在发酵料、微生物添加剂的使用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或者研究所的经验,出一个系统的规范。企业、高校或者研究所主动申报一些项目,共同分摊责任,为产业标准化提供支持。
会上,各企业也对自家公司对无抗替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泰高集团技术总监张若寒说现在我国无抗替抗技术日渐成熟,是制定相关方案的好时机,可考虑把制定标准的范围适当缩窄一点,但此项工作,时间紧迫,应加快推进制定速度,可以先是指南性或规范的形式推进,应该落实在商品料上,汇集已有的成熟的可以去实施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制定。
双胞胎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谢正军表示,替抗无抗对仔猪料的压力较大,需重新设计营养水平,完善饲料加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饲料原料不同的粉碎力度对饲料实现无抗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饲料中限铜限锌不宜与禁抗同时进行,仔猪对锌元素的需求比较大。
禾丰牧业集团技术总监邵彩梅介绍,由于鸡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大,特别是肉鸡,而且鸡的球虫病只能预防,0~30日龄是预防鸡球虫病的关键期,如果饲料中不添加相关药物,只能规范养殖场在养殖中做好预防措施。
温氏集团养禽事业部主任刘松柏博士介绍了关于温氏禽业无抗日粮研究与应用的情况。目前供港鸡和蛋鸡等已实现饲料无抗。
新希望六和饲料研究院院长周桂莲则表示猪在30kg前需高锌,替抗对其影响比较大,实现替抗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她提出替抗产品的稳定性,在不同情况下也不尽相同。
大北农集团华南区技术总监韦建福则提到在微生生物试剂方面的研究,对饲料的替抗无抗有一定的参考性,其中发酵饲料在替抗中是比较有效的。大北农集团中南区产品技术总监邓莉萍表示大北农许多养殖客户对无抗饲料有极大需求,大北农愿意在无抗替抗工作中承担起相应工作,总结出可行性方案,做出行业标杆。
参会的各企业也都纷纷表态承诺愿意分享成果,加深联系,承担分配的任务,一起为无抗养殖标准制定贡献力量。 李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