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来了 六大畜种下下半年重点

网友投稿  2018-08-05  互联网

    编者按: 2018年上半年,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继续优化,畜产品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季节性回落后开始逐步回升,养殖效益稳步提高。但具体到各个畜种呈现出的态势却不尽相同,养殖户上半年赚钱了吗?对下半年怎么看?生产上如何调整?

    本报通过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监测分析处、全国畜牧总站行业统计分析处邀请到了农业农村部畜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针对广大养殖场(户)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报记者裴 燕张煜昆

    生猪

    生猪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王祖力:

    猪价阶段性回升但总体供应仍偏宽松

    今年以来,生猪市场始终低迷运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8年1月~5月全国活猪平均价格由1月的15.25元/公斤降至5月的10.57元/公斤,每公斤下跌4.68元,降幅达30.7%。6月活猪价格虽有回升,但幅度未达预期,生猪养殖仍处深度亏损区间。按加权平均测算,2018上半年,养殖户每出栏一头商品猪亏损70元左右。

    生猪价格的不断下跌给我国的生猪产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下半年的生猪市场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运行呢?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生猪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王祖力。

    产能调整呈分化态势小散户产能收缩

    王祖力表示,受养殖亏损影响,全国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总体呈下降趋势。

    农业农村部400个县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6月生猪存栏较1月下降2.9%,较2017年同期下降1.8%;能繁母猪存栏较1月下降4.1%,较2017年同期下降2.9%。“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在本轮生猪产能调整中呈现出分化态势,大规模养殖场产能继续扩张,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产能有所收缩。”

    养殖效率提升PSY5年增4头

    近几年,生猪养殖效率持续快速提升。农业农村部400个县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出栏活重由2008年的108公斤左右,增加到2017年的122公斤左右,2018上半年平均重超过124公斤。每头能繁母猪平均每年提供上市肥猪数由2008年的13头左右,增加到2017年的16头左右,2018年预计可达17头。

    王祖力认为,“因此,虽然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但上半年猪肉产量同比仍有所增加。这也是造成生猪价格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半年猪价总体高于上半年,但大幅反弹可能性不大

    进入7月以来,生猪价格开始呈现出回升态势。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部分地区生猪价格接近14.00元/公斤,市场乐观情绪渐浓。

    王祖力表示,下半年是猪肉消费旺季,预计后期活猪价格总体回升,但生猪市场供需关系总体宽松的态势没有改变,9月中下旬可能还要经历一波降价的过程,猪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希望养殖场(户)能够合理安排出栏节奏,不可盲目压栏,尽量规避市场风险。

    奶牛

    奶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卜登攀:

    下半年生鲜乳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规模化养殖导致的“四增”

    据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监测,2018年上半年末,奶牛养殖户户均总存栏同比增加36.7%,较2011年1月增加930.5%。2018年上半年,生鲜乳总产量同比增加1.1%,6月份生鲜乳总产量小幅下降,但同比增加2.6%,较2014年1月增加13.5%。奶牛单产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上半年单产达到7.4吨,同比增加8.8%,6月份单产水平同比增加8.7%,较2011年1月增加58.0%。

    卜登攀表示,自2011年以来,奶牛单产水平整体呈平稳增长趋势。由于中小型养殖场(合作社)的退出和兼并重组,使得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稳步提高,单产水平持续提升,导致生鲜乳产量不降反升。数据显示,上半年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59元/公斤,同比增长1.5%,6月份生鲜乳价格同比增加1.4%,但较2014年2月价格顶峰值降低11.5%。

    生鲜乳价格上调动力不足

    “虽然,2017年我国奶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渡时期,随着《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等政策的提出,对2018年奶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上半年生鲜乳价格小幅回升,但是奶业受到来自乳企与环保的双重压力,效益下滑,今年下半年仍将有养殖场逐渐退出。”卜登攀表示,2018年奶牛存栏降幅减缓,累计生鲜乳产量或将持平。生鲜乳价格没有大幅上调的条件,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养殖饲料成本增加,下半年奶牛养殖前景依然不够乐观。

    “受进口乳产品冲击、国内乳企垄断与环保压力等因素影响,2018年上半年奶牛养殖形势呈现‘两减四增’的形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奶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卜登攀近日表示。

    什么是“两减四增”呢?卜登攀解释,奶牛存栏持续降低,养殖效益下滑;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稳步提高,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生鲜乳产量增加,生鲜乳价格小幅回升。

    中小散户逐渐退出养殖

    据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监测,6月末奶牛存栏同比减少6.6%,较2011年7月降低38.2%,尽管户均存栏和单产分别同比增加37.9%和8.8%,但养殖效益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奶牛年均养殖效益1872元/头,同比降低54.4%。奶牛的存栏量逐步降低,导致奶站数量自2016年1月以来持续减少,6月份奶站数量同比减少19.4%,较2011年1月减少65.0%。

    卜登攀表示,乳企垄断与环保的双重压力是导致中小养殖场逐渐退出,奶牛存栏和奶站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预期下半年奶牛存栏将继续减少,奶价有望小幅回升上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增长幅度有限。

    肉羊

    肉羊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肖海峰:

    肉羊供应平衡偏紧

    从2016年开始,肉羊养殖开始走下坡路,大批肉羊养殖户放弃了养羊,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养殖业。那今年的养殖形势如何呢?

    据农业农村部100个县的肉羊固定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肉羊生产逐渐恢复,消费需求增长明显,出栏价格涨幅明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肉羊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肖海峰表示,今年羊肉供需总体平衡偏紧,养殖效益处于高位水平。

    上半年肉羊生产逐渐恢复

    随着肉羊养殖行情的转好,2018年上半年肉羊养殖户积极性不断提高,上半年存栏数量明显上升,但目前市场供应仍然偏紧。据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6月肉羊存栏数量同比上升3.2%,其中,监测村肉羊存栏数量同比上升1.4%,已达到2015年以来同期高位水平。上半年肉羊累计出栏数量低于2015-2016年同期水平,累计出售羔羊和架子羊数量同比下降15.6%,累计新生羔羊数量同比下降2.3%,处于2015年以来同期低位水平。

    肉羊养殖效益明显提升

    肖海峰表示今年肉羊出栏价格涨幅明显,养殖效益达到历史高位水平。据农业农村部240个县集贸市场羊肉交易量监测数据显示,自2017年4月以来,羊肉交易量同比不断增加,2018年上半年羊肉累计交易量同比上升6.7%。在消费需求拉动下,从2017年7月开始肉羊出栏价格持续上涨,2018年6月绵羊和山羊平均出栏价格分别为23.03元/公斤和31.52元/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8.5%和19.2%,已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在肉羊出栏价格上涨拉动下,肉羊养殖总收入自2017年7月开始持续上涨,2018年上半年出栏一只45公斤绵羊和一只30公斤山羊平均总收入分别为1044元和897元,同比分别增加180元和116元。纯收入分别为276元和401元,同比分别增加37元和141元,均已达到2012年以来高位水平。

    下半年肉羊供需紧平衡

    肖海峰表示,在较好效益的刺激下,下半年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将不断提高,肉羊存栏数量将稳定增长。同时,能繁母羊存栏数量将有所回升,但受养殖周期限制,能繁母羊数量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而由于前期新生羔羊数量的下降,导致下半年可供出栏肉羊数量同比将有所下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升级,预期羊肉消费需求仍保持增长趋势。因此,在肉羊出栏数量有所下降而羊肉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预期下半年肉羊供需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活羊销售价格将稳中有升,肉羊养殖总收入也将有所增加。因此,下半年肉羊出栏价格及养殖效益仍将处于高位水平。

    肉牛

    肉牛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王明利:

    下半年肉牛养殖效益将继续提升

    2017年开始,我国肉牛养殖形势基本稳定。但今年肉牛养殖还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一是规模化养殖继续提升,中小散户不断退出,但规模场一时难以弥补散户退出对肉牛业下滑的影响;二是环保监管及达标的刚性要求税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开征,增加了养殖成本增加,加快了肉牛养殖场(户)的退出。

    环保压力加大税的开征给我国的肉牛产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情况有什么建议?下半年的肉牛市场行情如何?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肉牛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王明利。

    能繁母牛存栏下降

    据肉牛养殖户定点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监测村养牛户比重减少0.3%,比上年同期减少0.1个百分点。6月份,监测的肉牛存栏同比增0.2%,其中规模场存栏同比下降5.7%。

    王明利表示,受环保税开征和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取消等多方面影响,能繁母牛存栏呈下降趋势。肉牛监测村户和规模场数据显示,能繁母牛存栏指数同比减1.7%,尤其是规模场母牛存栏指数减幅较大。王明利解释,环保达标的要求税开征无疑会增加规模养殖场(户)肉牛养殖成本,在环保压力的影响下,各地出现了规模养殖场关闭、停养的情况。

    牛肉供应需趋紧

    根据肉牛监测村户和规模场数据,今年上半年,肉牛累计出栏同比增长7.3%。出栏肉牛价格和出售架子牛价格均保持上涨态势,养殖效益高于上年同期。王明利表示,2015年以来,牛肉供应相对宽松短期增加过快,再加上羊肉价格下滑的影响,导致牛肉价格持续下降。今年以来,牛肉供需需扭转了这种局面,市场供应需呈趋紧态势,价格稳中有升。

    预计后半年,肉牛养殖总体基本稳定,出栏将在秋季后明显增加,养殖效益利好,出栏肉牛价格和出售架子牛价格均保持上涨态势,养殖效益持续提升,且高于上年同期期。在春节期间,牛肉价格将上涨到近年来新的高点的最高水平。

    重视种养农牧循环

    由于近期母牛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王明利建议,各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母牛养殖发展,结合环保要求逐步调整养殖方式,推进农牧循环养殖,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保成本,实现肉牛养殖可持续发展。

    谈及中美贸易对肉牛业影响,王明利表示,受此影响饲料成本可能会小幅增加,但我国近几年来“粮改饲”和的成效显著,草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降低了养牛粗饲料成本,因此整体来看,中美贸易对肉牛养殖业的影响不大。

    肉鸡

    肉鸡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郑麦青:

    两种肉鸡市场呈现明显分化

    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是我国两种主要肉鸡品类。今年上半年这两种肉鸡品类饲养量情况如何?未来这两种肉鸡养殖行情会发生什么变化?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肉鸡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专家郑麦青。

    白羽肉鸡供应平衡偏紧

    郑麦青表示,截至6月份,白羽肉鸡的饲养量,无论种鸡还是商品鸡都在低位徘徊,白羽肉鸡在产父母代数量较2015年~2016年的平均值减少26%~30%;鸡雏产量较2015年~2016年均值减少20%~27%;整体产能处于低位,当前市场处于供需偏紧的情况。

    近两月来,白羽肉鸡市场价格多在8元/公斤以上振荡。上半年白羽肉鸡养殖大部分处于赢利状态,只有3月份因养殖成本较高出现短暂亏损,年度平均盈利1.11元/只(上年同期亏损0.90元/只)。商品肉鸡出栏价格持续稳步小幅增涨,7月份又创新高。

    黄羽肉鸡供应平衡偏松

    黄羽肉鸡出栏价格于2017年11月达到峰值,至今年6月份连续7个月延续下行走势,价格已接近生产成本线。春节后雏鸡销售量持续保持高位,出栏量也从5月份开始出现跳跃性增长,月度出栏量均已超过2014年的高峰值,并有可能持续至第三季度末。郑麦青预计,下半年市场价格可能下降至成本线以下,养殖户将面临亏损局面。

    黄羽肉鸡在产父母代存栏量连续10个月递增,已接近2014年的最高值,产能不断累积,几乎达到2013年的平均水平。如果企业不及时进行产能调节,价格低谷很可能会持续到年底。他建议父母代养殖企业谨慎补栏,控制好种鸡存栏量。

    两种肉鸡两种境遇

    郑麦青表示,到今年6月份,全国肉鸡出栏量连续4个月增加后。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两个主要品类产生明显分化。

    白羽肉鸡具备效益继续增长的潜力。目前白羽肉鸡市场在需方压制下价格增涨缓慢,如果库存消耗殆尽,出现供给缺口,将出现价格快速上涨,峰值可能超过11元/公斤。但是当前在产存栏量仅为理论存栏的70%,该鸡种产能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如果市场行情突然走强,产能可以在2~4个月快速增长,足以填补供给缺口。从近期养殖情况来看,白羽肉鸡饲养量还处于近几年的低位,且近期商品代养殖没有大量新进雏鸡,因此预计下半年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黄羽肉鸡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市场销售情况分析,黄羽肉鸡近期的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应该处于比较偏松的状态,市场价格将保持持续下滑的态势,黄羽肉鸡养殖户下半年要谨慎补栏。

    蛋鸡

    蛋鸡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徐桂云:

    养殖利润将会逐步缩减

    2017年,蛋鸡市场呈现出两级分化,蛋鸡也成为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品种之一。去年上半年鸡蛋价格持续下降,一直到8月份以后,随着养殖户大幅调减产能,鸡蛋供应过剩的局面得到扭转,价格开始回升。那今年的蛋鸡市场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蛋鸡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首席专家徐桂云介绍了相关情况。

    蛋鸡产能调整到位

    徐桂云介绍,蛋鸡产能经过2017年的过度调减,今年上半年持续恢复。据监测,4月份以前蛋鸡产能一直处于历史低位,5月份产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同比均增长4.1%,首次高于近三年平均值,6月份产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继续恢复,同比分别增长7.4%和7.9%。产量增加同时需求保持平稳,目前蛋鸡市场供需基本稳定。

    上半年蛋鸡养殖户补栏积极,产能逐渐回升,目前已处于正常水平。据监测,上半年累计补雏量同比增长21.8%,6月份产蛋鸡存栏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7.4%;鸡蛋产量同比增长7.9%。

    养殖效益保持较好

    从价格情况来看,1月~4月蛋价高位回落,之后开始震荡回升。6月监测户鸡蛋出场价格6.97元/公斤,同比上涨14.3%,处于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从收益情况来看,蛋鸡养殖效益先跌后涨,但总体保持在较好水平。今年年初蛋价延续2017年走势,处于高位,春节后季节性价格回落,4月底蛋鸡开始震荡回升,7月第2周主产省鸡蛋价格回升至7.35元/公斤,同比增长16.8%。上半年,每只产蛋鸡累计赢利7.69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养殖户连续11个月赢利,水平处于2015年以来同期高位。接下来即将进入鸡蛋传统的消费旺季,预计三季度仍将保持较好收益。

    下半年赢利空间缩减

    2018年蛋鸡存栏逐渐攀升,预计9月份存栏达到年内高峰,产能将处于偏高水平。同时由于饲料成本不断增加,盈利空间逐步缩减。

    今年下半年,前期补栏的后备鸡将陆续开产,几个超大型蛋鸡规模场也将投入运营,后期蛋鸡产能将持续增加。但是考虑到2018年6月份后备鸡存栏依然低于近3年同期平均值,因此如果今年下半年养殖户不盲目补栏,预计2019年蛋鸡养殖业尚能保持较好收益。但如果今年下半年补栏达到去年水平,则2019年下半年产蛋鸡存栏将出现过剩,蛋价将进入下行通道。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8-08-05/13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