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集镇上集村村民马建云一早便来到养牛大棚,伴随着哞哞的牛叫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多年依靠当地老人苦苦支撑的这份“祖业”,近年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返乡养牛。
在上集村,养牛是一份“祖业”,世代养牛农户数不胜数,但坚守的结果对改善“穷日子”的效果微乎其微。2015年,迫于生活压力,马建云跟同村年轻人奔赴广州,从事电子组装工作。“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当时高兴了半个月。”他说,在广州打工,虽然工资高,但没有归属感,心中时刻惦记着家中的情况。
2017年,随着上集村成立了一个牛羊养殖农民合作社,开始逐渐改变“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尴尬。
“养牛是个好营生,但需要一定规模,否则没有好收入。”该合作社理事长苏银矿介绍,一头基础母牛购买价格近1万元,大多数村民因经济实力只可购买两头牛,并且从选到养,再到销都需要自己操心。该合作社主要工作就是为农户培育母牛,使养牛只赚不赔。
苏银矿介绍,每年合作社会不定期为农户选育母牛,在合作社养殖场度过1个月的“适应环境期”后,农户可享受每头补贴5000元政策购买回家,“合作社还为母牛统一购买意外保险,就算母牛意外死亡,农户还可获得5000元的保险费。”
“尽管每年牛市价格居高不下,但由于以前养殖数量过少,收入难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曾养过两头母牛的马建云得知家乡成立合作社后返乡加入其中。目前,他在合作社的工作,每月能挣4000多元。相比外出打工,只好不差。
一头牛补贴5000元、免费赠送5包饲料……同马建云一同返乡养牛的于乃比由,已从开始饲养的2头牛扩大到8头牛,他掰着手指细数着养牛的好处:原来养牛的日子是“愁着过、愁选育、愁饲料、愁销路”,现在养牛反而因“自家养殖场所面积太小,不能容纳更多母牛”而犯愁。
据了解,上集村牛羊养殖农民合作社目前已培育超过6000头母牛,业务不仅面向上集村,还兼顾周边村庄。 艾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