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内蒙古草原在喊“渴”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7-15  互联网

    李昊本报记者马晓刚

    连日来,内蒙古中西部大部降水偏少,农牧区旱情严重,鄂尔多斯市北部和西南部、赤峰市中部、巴彦淖尔市大部和阿拉善盟等地出现重度旱情。目前,内蒙古重度、中度气象干旱发生面积分别为0.7万平方公里、15.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0.6%、13.4%,巴彦淖尔市北部牧区受到的影响较大。

    据内蒙古农牧业厅提供数据显示,此次旱情对内蒙古种植业、草原及畜牧业影响较大。全区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1765万亩,受灾草场面积5.5亿亩,其中未返青草场面积2.69亿亩,受灾牲畜3543.2万头(只)。其中巴彦淖尔市受灾草场面积达到5822万亩,占牧区草场总面积的70%以上。锡林郭勒盟受灾草场1.75亿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3%。

    由于气候干旱,造成草原鼠虫害偏早发生。截至6月上旬,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6132.4万亩,草原虫害危害面积4244.4万亩,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312.0万亩和1855.4万亩。

    面对旱情,内蒙古各地、各部门提前部署,主动应对,确保农牧民饮水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农牧业损失。

    内蒙古旱情肆虐

    本是水草丰美的时节,可眼下在很多牧区,牧草没有返青,草原荒芜一片。

    在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乌兰朝鲁嘎查,牧民巴图格日勒正在用刚领到的政府免费分发的救助饲草喂羊。他告诉记者,由于干旱,牧草没能及时返青,家里的羊每天只能吃些干草和饲料,营养跟不上,加之饮水困难,已经死了6只羊。

    今年,位于阴山北麓的乌拉特后旗和乌拉特中旗的大部分草场旱情严重。乌拉特中旗政府办副主任乌日格希拉图告诉记者,目前当地的旱情还在不断扩大,态势更加严峻。“现在牧区的1940多万亩草场、3567户、85万头(只)牲畜受灾,死亡的牲畜将近8000头(只)”。

    据统计,截至记者发稿时,巴彦淖尔市因干旱受灾草场面积5822.7万亩,占牧场总面积的73.7%;受灾牲畜104.5万头(只),饮水困难牲畜68.5万头(只);因旱受灾14124户,受灾人口5.77万人(包括山旱区)。

    今年入春至今,乌兰察布全市降水量分布不均,尤其是5月至今,平均降水量只有6.2毫米,同比偏少70.3%,基本无有效降水,北部旱情出现并逐渐向南扩展,影响全市农牧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记者来到商都县柳家沟,村民张忠喜眼下正为他家种下的几十亩地发愁,由于这段时间没有有效降水,气温又偏高,他家的小麦已经干死,莜麦也没有出苗。“今年的干旱时间挺长,麦子大部分都死了,尤其是莜麦,不出苗。”

    多措并举为草原“解渴”

    春播前,内蒙古农牧业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保春播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盟市农牧业局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科学指导防范,全力抓好抗旱保春播工作。派出3个督导组赴受灾盟市特别是去年旱情较重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等东部盟市,深入牧区调研指导畜牧业生产及抗灾减灾工作。

    农业科技人员深入重旱地区推广实施抗旱坐水种、节水灌溉,适度推广膜下滴灌、覆膜保墒等抗旱栽培技术,其中土壤墒情较差的赤峰市已完成800万亩的抗旱栽培。指导农民提前做好抢墒播种的准备,减少延误播种造成的农业损失。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开展水肥调控、田间杂草和病害预防及查苗补苗工作。加强对母畜、仔畜饲养管理、牲畜饲草料营养搭配、动物防疫等实用技术的服务指导,缓解旱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在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记者看到,政府正在为牧民免费分发刚调进的救助饲草,每户分得4捆草料。牧民布和告诉记者,每捆草80斤,一只羊每天需要2斤草、一匹马每天需要14斤草,才可以“保命”,且外地的饲草已翻倍涨价,救助成本增加,如果本月底前再不降雨,将给今年的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眼下,政府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希望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灾害发生后,巴彦淖尔市紧急调运储备饲草料8.6万吨,同时从周边旗县募集500多吨饲草料。另外,市财政和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筹措资金2200多万元,用于缓解牧区人畜饮水困难和牲畜缺饲草料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受旱导致牲畜饲草短缺问题,巴彦淖尔市开通饲草料调运全程“绿灯”,在最短的时间内保障调运到位,已调运饲草740吨。截至目前,受灾地区已调剂调运饲草70万吨。呼伦贝尔市牧区启动应急储备饲草,发放应急储备饲草超过4万吨。锡林郭勒盟采取政府补差价、发放补贴和低于市场价出售饲草等多种措施降低饲草价格,确保饲草料供应充足。同时,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要求粮改饲试点地区确保人工饲草料基地不减产。目前,粮改饲试点121.5万亩建设任务已落实到位,预计今年全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可达1320万亩。

    抗旱需久久为功

    旱灾是内蒙古草原自然灾害之首。近几年来,内蒙古连续遭遇严重干旱,也暴露了内蒙古抗旱水源工程蓄水不足;抗旱物资、设备严重缺乏,抗旱资金缺口大;农牧业抗灾能力低等突出问题。       

    内蒙古农牧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内蒙古连年的旱情,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对抗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发展设施农业力度,促进节水增效。加大对抗旱坐水种、无膜浅埋滴灌和喷滴灌等节水技术的补助,加大力度支持旱作农业建设。

    近年来,呼伦贝尔垦区春旱、伏旱频发,连年旱情制约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破解十年九旱的瓶颈,谢尔塔拉农牧场把兴修水利、节水喷灌作为科技兴农的第一要务。在呼伦贝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农牧场积极扩展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对原有主干渠进行加固整修,增修了一条19公里长的引水渠。

    此外,内蒙古农牧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大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是有效解决旱情的办法。“利用草原补奖后续产业资金,加大对户储型贮草库支持力度,保证每个牧户贮草能力在灾年达到6个月应急舍饲能力。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提高种草力度,解决牧区饲草料短缺问题。同时,尽快启动牧区牛羊气象灾害指数保险(旱灾和雪灾),分散灾害风险,降低牧民因灾损失。”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8-07-15/13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