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刘宽生让小蜗牛“爬”上大市场

网友投稿  2018-06-17  互联网

    “连我自己也没想到,本来在院子里摆几个小木箱子,利用庭院空间当副业搞的小蜗牛,现如今,不仅荣登高端消费人群的宴席,还成为阿里巴巴大家庭中的一员。”江苏省响水县响水镇南园居委会居民、响水中蜗白玉蜗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宽生踌躇满志地对笔者说。

    走上蜗牛养殖路

    家住县城幸福中路的刘宽生,今年55岁,曾是顶着父亲班、县办大集体性质耐火器材厂的一名工人。企业于1982年初夏突然关门,刘宽生又返回到农民行列,没有了固定收入,他和很多的工友一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和彷徨……

    1996年,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刘宽生,得到朋友的点化,说是养殖白玉蜗牛,投资少,成本低,养殖技术简单,可以赚大钱。这年接近年底的一天,头脑发热的他,没有征得妻子同意,就将自己的全部家当5000多块钱拿走,去北京一家蜗牛养殖公司以20元一只的“天价”,买回250只蜗牛。在县商业局的一个闲置的3间仓库里用木头箱子养起了蜗牛,自己铺个床铺,就和蜗牛住在一起。

    那时,他只是听销售商的指点,初步晓得蜗牛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管理上有哪些要点等。尽管人家的指点他铭记在心,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心里仍然没底。由于蜗牛怕猫、老鼠、黄鼠狼等侵犯,晚上有时睡下了,又从被窝里爬起来,拧亮手电筒,到养殖蜗牛木箱子边上挨个照照,看看,见没有什么意外,才又放心地睡觉。

    蜗牛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为了对蜗牛进行动态管理,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也是白天休息,夜间给蜗牛喂食和管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他与蜗牛在一个屋子里居住了长达6个多月。刚刚对蜗牛养殖摸索出一点门道,商业局却找他要房子。没有办法,他只好把养殖场地移到自家的庭院里。

    一波多折历经坎坷

    1998年春,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但当时的蜗种牛特别紧张。通过业内人士介绍,他从宿迁某养殖企业买回一万多只蜗牛苗。由于自己没有经验,所购回的苗牛带有菌体。投入养殖不久,便因菌体扩散,蜗牛遭受了灭顶之灾。

    本来当种蜗牛卖的,生病之后,只能当商品蜗牛低价处理。他又筹集资金,购买种蜗牛。到2000年下半年,刘宽生的蜗牛养殖又小有规模。同年8月初,当地连续下了20多天雨。他所居住的县城幸福小区家中积水100厘米左右,养殖蜗牛的木箱子都淹到水里,蜗牛随水漂流。刚刚喘了口气的刘宽生眨眼间又陷入困境。产品泡汤,资金链断裂,他当时欲哭无泪,这是天灾,人能有什么办法。由于对蜗牛情有独钟,他决计要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为了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他请7个亲兄弟姐妹帮忙,每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剩余的资金缺口,他又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重操旧业。在他的努力下,养殖场又运转起来。

    由于地域限制,他家庭所处的位置制约因素太多,无法种菜,运输条件也差,不利于解决蜗牛的饲料和买卖等。刘宽生经过认真考察,迁址到离他家只有一河只隔的灌南县长茂镇,一处合适的地方建起养殖场,开始种菜养殖蜗牛。

    可好景不长。到那里不到5年,当地搞城镇化建设,要在他的养殖场上搞房屋开发。无奈之下,他又把养殖场迁到友邻的一处闲置学校的教室里。

    就这样,颠沛流离到2011年底。第二年春节后,他决定还回老家发展。于是,在现在的地方,本县双港镇合蒲村租赁20亩土地、7亩鱼塘,租期为16年。就这样,养殖场才有了相对稳定的场所。

    在这10多年中,刘宽生的蜗牛养殖最好的年景是保本略有结余,但他仍忙得不亦乐乎。

    刘宽生养殖蜗牛,虽然钱没赚多少,但在业内也是小有名气的。2010年,他被中国蜗牛养殖协会任命为副会长。

    爱拼才会赢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蜗牛产品的逐步认可,刘宽生逐步看到了曙光和希望。政府对他的特色养殖项目也很重视,邀请他参加当地农委组织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系统地学习养殖管理技术,让他和他的儿子刘丹丹学习电子商务,使蜗牛养殖,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到去年底,刘宽生的蜗牛养殖规模室内达2400多平方米,室外达6000多平方米,总数超过150万只,年收入也超过百万元。

    养殖规模在扩大,名气在扩大,效益在不断提高,刘宽生走出了创业的低谷。2011年3月,他的产品成功登陆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

    近年来,刘宽生的蜗牛养殖合作社已成功注册了“中蜗”、“蜗之味”和“漫蜗牛”3个商标,为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张一强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8-06-17/13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