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如何在作物遇药害补救及时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7-16  互联网

•A遭遇药害加强管理
清水冲洗
当作物喷施除草剂过量或使邻近的作物遭受药害时,应立即用干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的植株连续喷施3~5次,以清除或减少作物上残留的除草剂。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的除草剂,用0.2%的生石灰溶液或0.2%的碳酸钠溶液喷洗植株,消除药害的效果十分良好。
对于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进行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的浓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缓解作用。对于施药过量的田块,应及早灌水洗田,将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最大限度地减轻药害。
追施速效肥
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追肥量,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植株的抗药害能力。
加强中耕松土
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适当增加中耕松土次数。中耕应由浅到深,以破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加快土壤养分的分解,增强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发育。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每亩用25~30毫升的云大120,兑水稀释1500倍,或每亩用15毫升的植物动力2003,兑水稀释1000倍,充分混匀后,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将稀释液均匀地喷洒在植株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使作物迅速恢复生长。针对药害性质,还可用与其相反性质的药物中和缓解。如小麦、水稻喷施2,4-D丁酯过量,可喷施20ppm的赤霉素稀释液,每亩40~50公斤,喷后7天茎叶生长便可恢复正常,比未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B对症补救降低损失
农作物发生药害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症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焦斑
喷药后一二天,叶面很快出现褪绿斑或黄褐斑,严重时叶片凋萎枯死。
补救法:如喷粉不匀,用小树枝轻扫植株,或用喷雾器喷清水,清除植株上的药粉;田间灌“跑马水”,即一头灌另一头出,减少药物田间残留量。之后,加施速效氮肥,以促长新叶。
畸形
在水稻幼苗期误用二甲四氯或2,4-D,在棉花上误用2,4-D丁醋,会引起稻叶呈“葱管状”、棉叶呈“鸡爪状”,产生畸形。
补救法:尽快施用草木灰或者稀碱水,同时,加强中耕管理,追施氮化肥,尽快恢复植株生长。
青株
施用稻脚青(甲基砷酸锌)或稻宁(甲基砷酸钙)等农药不当,常造成稻株生长受阻,叶色浓绿,甚至青枯。
补救法:田间灌“跑马水”,用清水清洗叶面,适当施用氨水或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以减轻药害。
褐穗头
水稻抽穗期施用杀枯净等农药,药量过大或喷用不匀,穗部粘有过量农药,而产生褐色稻穗,其穗轴、枝梗、谷粒出现褐色斑点。
补救法:喷清水,减少植株沾药量,加强后期管理,减轻损失。
黄化
施用乙氯杀螟粉等农药量过大或者喷洒不均匀,而引起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补救法:用清水冲洗,除去过多的农药粘附量,同时每亩追施尿素3~5千克,增强植株的长势。
植物药害往往不可逆转,补救办法都比较被动,因此,事先选准农药品种,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使用浓度极为重要。
相关链接
请注意!!!这些农药容易产生药害
除草剂
乙草胺 乙草胺在西瓜、草莓、莴苣上绝对不能使用,除了因为它极易对这三种作物产生药害外,还极易使这些作物死亡。乙草胺在很多作物上都不推荐使用,除非其在某种作物使用上取得登记,前提还是使用时不能有积水,否则也容易产生药害。比如禾耐斯,它是90%的乙草胺,在油菜、棉花使用上都有登记,但如果有积水,那么油菜、棉花也会发生药害或死亡。
扑草净 扑草净说明标签上写着可以用于水稻,但由于用药量很难把握,所以不推荐在水稻田使用。
杀虫剂
毒死蜱 不能在瓜类、莴苣的苗期使用,特别是西瓜苗期。
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如辛硫磷、三唑磷不能在瓜类上使用,吡虫啉也不推荐在瓜类上使用。菊酯类农药、阿维菌素等相对安全一些,但要严格控制浓度。另外,高粱对许多杀虫剂敏感,比如敌百虫、敌敌畏,所以高粱上使用有机磷农药要特别注意。
无机铜制剂
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禁止在桃李上使用,否则会造成落花落果;铜制剂、含硫制剂(比如硫磺复配的多菌灵)尽量不要在作物开花期和幼果期施用。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即带有“唑”字类杀菌剂,如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等,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浓度,不能随意加大用量,否则会抑制作物生长或产生药害。
经验交流
烟嘧磺隆除草产生药害咋办?
烟嘧磺隆是玉米田常用的苗后除草剂,近年来该药在部分地区应用后产生了药害。症状为玉米心叶褪绿变黄,或叶片出现不规则褪绿斑;有的叶片卷缩成筒状,叶缘皱缩,心叶呈牛尾状,不能正常抽出;植株矮化,有时会产生丛生、次生茎。
导致药害发生的原因:(1)用药时期不当。烟嘧磺隆的最佳用药期为玉米3~5叶期,2叶期前或6叶期后使用易产生药害。(2)喷药时高温干旱。高温干旱,玉米生长缓慢,对除草剂耐药性降低,分解药害的功能降低,使许多潜性药害转化为显性药害。(3)用药量过大。(4)施药方法不当。玉米6叶期后施药不定向喷雾,甚至和杀虫剂混用,大量药液喷入玉米心叶造成药害。另外,用过有机磷类农药的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如间隔期小于7天易产生药害。(5)喷雾不匀。(6)喷药后遇低温连阴雨天气。(7)甜玉米和爆裂型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
预防药害建议:根据土壤、天气和杂草生长情况确定用药量,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玉米3~5叶期对烟嘧磺隆抗性最强,此时用药最安全;6叶期后应定向喷雾,避免药液接触到玉米心叶;提高施药水平,使用性能好的专用喷雾器。
产生轻微药害时,玉米生长暂时受抑制,不需处理,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不会影响产量。如药害较重,可采取以下措施:(1)浇足量水,使玉米根系大量吸收水分,以降低植株体内的除草剂浓度。结合浇水施硝酸铵或尿素等肥料,促进根系生长。(2)叶面喷施植物生长促进剂,如500倍的农喜十乐素或芸苔素加配1%磷酸二铵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等。注意尽量不用赤霉素(920),以免玉米苗畸形徒长。(3)玉米出苗后及早防治病虫害,喷药同时加配蓝色晶典或农喜十乐素等增产剂,提高抗药害能力。若采用上述措施仍不能缓解药害症状,应尽早毁种或改种。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5-7-16/22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