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5省建设小麦百亩示范方、千亩示范片和万亩示范区,采用新品种选育、全程控制病虫害、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措施四大技术,作为小麦高产优质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技术辐射展示区。今年5月,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和新乡县小冀镇两地进行测算,亩产均超600公斤。他们的四大技术如下:
新品种选育
河南省延津县石婆固乡种植的品种是轮选988,新乡县小冀镇种植的品种中麦895。
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孟繁华介绍小麦轮选988情况:在下种时采用精量播种方式机械化下播,一亩地比农民少用15斤种子;配方施肥每亩比农民少用化肥30斤;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在小麦进入冬季前浇一遍水,越过冬季在返青期浇第二遍水,到了拔节期浇第三遍水,当地农民习惯浇四遍水,比农民少浇一遍水,每亩节省成本150元,可增产8%—10%。
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勇介绍中麦895,是2012年审定品种,2013年开始大面积繁育,计划推广150万亩,目前在黄河古道上进行育种,地力条件不是很好,目前,共浇两次水,小麦按照科研人员指导,没发生大的病害。2012年曾大面积发生赤霉病,这里种植的小麦产量仍接近600公斤。今年从小麦的长势来看有机质、氮磷钾都不缺,没有倒伏现象,产量750公斤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病虫害全程防控
作物科学研究所肖世和研究员说,在黄淮海地区,采取了重大病虫害的生物控害技术、农田生态调控技术、化学诱导调控技术、药剂精准使用技术等关键防治技术,同时开展新药剂品种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
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太国现场介绍说,防治技术上全程配合,在小麦播种前为了防止全蚀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发生进行拌种下播,小麦进入苗期开始防除草害,针对猪秧秧、荠菜进行重点防除,越冬期处于安全阶段,到了返青期开始重视根部病害的防除,防止全蚀病、纹枯病发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小麦的锈病发生不是太多。从现状看白粉病重于锈病发生。在黄淮海地区,2012年曾大面积发生白粉病,损失严重,今年在小麦扬花期做了重点防控,在配合农业部“一喷三防”行动的同时喷施除草剂,在抽穗、扬花期采用常规方法对蚜虫、红蜘蛛进行防治,从地里的表现看效果十分明显。
专用配方与高效施肥
肖世和研究员介绍说:研究新型缓释肥料养分释放规律和增效肥料增效机理,不同肥料品种和施用技术对肥料养分释放、转化和运移的影响规律,优化新型肥料小麦专用肥配方与施用技术,构建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旱情监测与灌溉预报
在河南、山东等省优化并确定节水优质灌溉控制指标;建立适宜的节水高效灌溉技术模式;完善补充冬小麦需水量数据库;完善灌溉决策支持系统并定期发布墒情监测及灌溉决策结果。肖世和说,这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多年监测的地块,每年都有土壤墒情的检测数据出来,研究人员总结出这里的节水技术是浇三水可收获600公斤,浇两水可收获500公斤。
农田灌溉研究所孟兆江研究员补充道,他们配合高产示范,采用以蓄墒灌溉为核心的节水灌溉模式,与传统麦田相比,每亩节约水资源50~100立方米,增加消耗土壤水达5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15%。此项技术具体操作如下:在小麦播种前进行一次灌溉,蓄足底墒水,供小麦生长期利用。生育期间综合考虑示范区的气象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和生产条件等因素补充灌溉。他们在麦田采取控制田间水分下线的方法,设立一个土壤水分远程监测站,它可自动采集,无限上传数据,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即可接收信息。蓄墒灌溉具有灌水定额大、水入渗较深、水效缓释、保蓄期长、利用率高的特点,能够保障小麦整个生长期需水量,既高效又经济。 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