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地区
目前,气温逐渐回暖,小麦生长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期。加强小麦春季管理,促弱控旺,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力争穗足、穗大,对争取夏粮再创丰收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开封综合试验站全体人员协同各示范县相关技术人员对各示范县小麦生长情况进行调查,总的来说,全市小麦长势较好,一、二类苗面积较大,旺苗较少,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分类指导,搞好麦田管理。浇水:对墒情明显不足的麦田,及时浇水。由于早春气温不稳定,且浇水也会使地温降低,影响小麦返青发苗。因此,浇水时,要看墒情、看苗情、看温度,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进行浇水,不要大水漫灌,浇后及时中耕松土。追肥:1.对于返青期群体在60万株以下、长势较弱的麦田,以促为主,增加有效分蘖,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小麦返青期,亩追施尿素10公斤;第二次在拔节后期,亩追尿素8~10公斤。追肥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2.群体在70万株左右的二类苗麦田。在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配施适量的复合肥。3.群体在80万株以上的一类苗麦田。一是起身期喷施多效唑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到小麦拔节中后期再追肥浇水,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延缓植株衰老,实现增粒增重。此期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4.群体在100万株以上的旺长麦田。管理应前控后促,促控结合。应在起身期喷施调节剂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在早春返青至起身期镇压蹲苗,或深中耕断根,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到拔节期再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
搞好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各地一定要搞好测报工作,及早备好药剂、药械,实行综合防治。要根据不同麦田和杂草种类合理选择除草剂,使用除草剂要严格遵照配比浓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以免发生药害。
预防早春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普遍浇水、喷洒防冻剂等是防止早春冻害的有效措施。对于整地质量差或秸秆还田的麦田要进行镇压,增加土壤紧实度,防止发生冻害。如果发生冻害现象,要及时采取追肥、中耕保墒、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补救措施,以促进中、小分蘖的生长发育,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减少产量损失。
去年秋播以来,江苏省江淮地区沿江麦区因阶段性降雨影响,小麦播期较长,晚播面积较大,播后气温偏低、雨水偏多,导致小麦越冬期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弱小苗比例偏大,苗情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同时渍害、草害等隐患较多,苗情基础相对较差。当前沿江麦区已经陆续进入返青起身,即将进入拔节期,正是产量形成和开展春季高效田管的关键时期。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切实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对于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确保今年小麦丰收至关重要。春季是小麦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时期,也是需求肥水的吸收高峰期,只要抓好春季返青拔节期田间管理,有望夺取今年小麦丰收。随着气温回升,苗情转化升级加快,各项田管措施应尽快跟上。
突击清沟理墒,防止渍害。“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沿江麦区气候多变,易旱涝急转,尤其在春季常遇连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田间积水或饱和而发生湿害、渍害,造成根系发黄发黑活力差,吸肥吸水能力下降,叶片落黄和僵苗不发甚至死苗。因此,近期
江苏江淮地区
雨雪过后尽早进行清沟理墒,疏通、加深田内外三沟,特别要组织专业力量清理田外沟,防止发生春季连阴雨造成渍害、湿害。
适时化控促壮,防止倒伏。对早播、叶龄偏大、苗数过多(预计拔节期最高茎蘖数超过预期适宜穗数2倍以上)的田块,应在返青后、拔节前“冷尾暖头”喷施化控调节剂,以控制基部节间长度,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在小麦抽穗破口期可施用“劲丰”抗倒剂进行叶面喷施,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及时搞好春季化除,防治草害。由于去年不少田块播期推迟,冬前降温早,化除工作未能完全到位。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返青的同时,杂草也进入春季萌发高峰期。对草害达标田块要及时进行春季化除,控制杂草危害。要根据田间草相,选准药剂,掌握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当最低气温稳定达到3℃以上时用药,以提高药效,避免产生药害。
拔节初期及时防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侵染茎节基部,在拔节初期对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采用井冈霉素、己唑醇、戊唑醇等药剂进行大剂量(每亩300-500克)、大水量(每亩100公斤)泼浇或喷雾,提高防治效果。
适时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促进大穗大粒,防止脱力早衰。对于适期播种、群体适中、长势正常的一、二类小麦苗田块,要杜绝追施返青肥,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重点在拔节期重施拔节孕穗肥。
提前预案,及时补救,防止可能出现的春季倒春寒冻害。春季气温不稳定、变化幅度大,易发生冷暖骤变,小麦拔节后遇持续6小时以上零下低温,就有可能导致小麦幼穗冻死或幼穗受冻后变成畸型穗,需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案、并在低温来临后及时检查补救。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可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超过15公斤,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生高节位分蘖成穗,挽回产量损失。
安徽沿淮地区
目前,安徽沿淮地区小麦正处于返青期间,与常年特别是去年比较,今年苗情总体偏弱,主要原因是播期推迟、秋季干旱和气温偏低,以及播量偏大、播种过深。经过1月下旬以来的几次间断性气温回升,和农民及时追施返青肥,苗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化升级。
春管有利因素:一是旺苗大幅减少。一二类苗比例大;二是秋冬以来降水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分蘖缺位少,茎蘖数较足;三是冬季无严重冻害发生,而持续低温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四是气温回升快,小麦生长加速,苗情得到明显改善;五是田管措施到位率高,1月底2月初对二三类苗和晚弱苗普遍追施了返青肥。
不利因素:因提前降温和持续阴雨,冬前除草面积较小,草害比较严重;部分田块三沟配套质量不高,渍害发生危险较大;早播、播种量偏大田块群体较大,存在旺长、脱肥、早衰风险;纹枯病发病较早、病情较重;去年10月底以后播种的晚弱苗,现在仅有3~5片叶,1~2.5个茎蘖,促弱转壮难度较大。
春管意见:1.分类指导,追施返青肥。对群体不足、分蘖较少的二三类苗,及早追施尿素等速效肥;对播种很晚、没有分蘖的晚弱苗,除追施尿素,还应该喷施叶面肥,促进小麦吸收;旺苗和一类苗则不施肥。2.针对草情,对症化除。根据麦田杂草种类,分别禾本科、阔叶草或混合杂草,选择除草剂,选择温暖无风天气喷药。3.疏通“三沟”,降湿防渍。降湿防渍应作为稻茬麦区春季麦田管理首要工作,加强引导,及时清理,确保“三沟”畅通,尽快排除田间积水,保根防早衰。4.及时防治纹枯病。纹枯病田间病株率达20%以上时,亩用24%噻呋酰胺(满穗)20毫升或12.5%井岗·腊芽菌(文霉清)水剂200毫升加水40公斤喷施,重病区首次喷雾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5.防范倒春寒。3月至4月上旬倒春寒和低温冷害发生频繁,往往造成减产。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喷施叶面肥,促进麦苗恢复生长,能够有效降低危害。
陕西关中地区
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麦秋种基础好,大部分麦田土壤墒情适宜。目前,小麦将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小麦春季管理是促弱苗转壮、保壮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采取科学分类指导,加强镇压划锄,防控病虫草害,做好“一喷三防”,提高粒重,为夺取小麦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镇压划锄,提墒保墒,促苗早发稳长。早春麦田镇压是一项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对秋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麦田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麦田镇压,可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移,保墒抗旱。为了预防春季干旱,千方百计保住地下墒非常关键。要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顶凌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地表温度,消灭越冬杂草,为中后期麦田管理争得主动。另外,春季浇水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划锄时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以提高划锄效果。
促控结合,肥水运筹,管好水浇麦田。春季肥水管理一定要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春季管理应该先管三类麦田,再管二类麦田,后管一类麦田;对于旺苗,首先要在返青期镇压控旺,然后根据群体大小在起身期或拔节期施肥浇水。
镇压提墒,趁雨追肥,管好旱地麦。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管理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镇压后,土壤中毛细管形成,深层的土壤水分沿毛细管上升至上层土壤,有利于滋润根系生长,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同时,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
防控病虫,化学除草,抓好综合防治。春季病虫害的防治要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关键环节之一。各地植保部门要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及时防治。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