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技术措施 |
|
网友投稿 2011-07-04 互联网 |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水稻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其主要表现症状为植株矮化。该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损失严重等特点,发生严重的田块甚至造成绝收。
该病传统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良种,淘汰上年发病严重的品种;及时清除秧田及四周的杂草,特别是单季稻种植地区,应在播种前打药防治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飞虱;早期发现病株(丛)及时拔除,就地深埋,并从健康稻丛中分苗补缺,适当增施速效肥,促使稻苗恢复群体;防治药剂可选用噻嗪酮、吡蚜酮等长效药剂与吡虫啉、烯啶虫胺等速效药剂进行交替使用。
由于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频度的增加,致使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向农民朋友推荐一种来自德国的高科技生物技术新产品——“碧护”,它是德国科学家依据自然界奇妙的“植物化感”和生态生化学原理,历时30年研发的植物源植保产品,能够诱导作物提高抗逆性、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解除药害,是一种新型复合平衡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污染环境。
该产品在国内推广应用以来,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认可,并多次被多地政府部门推荐为农资首选产品。2009年,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与全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心合作,在提高水稻对高温不育的抗性及提高结实率等方面进行试验和示范。在“丰优1号”分蘖末期、孕穗期,每亩用2克“碧护”兑水30~4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在水稻开花期遭遇高温条件下(日最高气温≥35℃),能显著提高水稻的高温抗性,进而提高水稻结实率。试验证明,经过“碧护”处理的水稻结实率达94%,比对照(88.9%)显著提高。通过在水稻上3年多的推广应用证明,使用“碧护”可促进早稻亩增产30~50公斤,中稻每亩可增产100~150公斤。
2009年,在南方水稻产区大面积发生了黑条矮缩病,为了验证“碧护”对水稻提高抗性、增加产量的效果,北京成禾佳信公司在江西省南昌市石岗镇农民周水生家水稻上作了田间试验,在黒条矮缩病发生后(2009年8月30日)马上用“碧护”2克兑水1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明显促进水稻的根系发育,病毒病得到控制,长势恢复。9月1日下午5点首次观察发现,使用“碧护”的矮缩植株,从根基长出20多条新根,长0.5~1.0cm;对照的植株只有3~5条新根,长0.3~0.5cm,其余的根系都已经死亡。9月10日下午5点第二次观察,使用“碧护”的水稻叶片浓绿,叶色均匀一致,新叶延展平直;未使用的边缘发黄,基部和叶尖萎蔫,新叶短阔。使用“碧护”的水稻植株抽穗整齐,籽粒饱满;未使用的水稻植株矮小,病穂藏于叶鞘内,颈穂短缩,结实率低,有的病株枯萎死亡。2010年,我们在水稻主产区黑条矮缩病发生区域进行了重点推广,在发病前使用过2次“碧护”的产区,黑条矮缩病发病率明显减轻,产量增加。
另外,除草剂药害和农药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一直是困扰农民朋友的问题,目前生产中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大量试验证明,农作物一旦发生药害,间隔7天使用“碧护”2次(5000倍)就可得到缓解和恢复。 农民日报
|
|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1-7-4/2201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