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抗虫棉一般生长势强,果枝较多、较长,株高叶茂,个体优势明显,在栽培上除了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施足基肥,轻施苗肥,稳施雷肥,整枝打杈,化学调控,防治病虫外,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放宽行距,降低密度。
中上等肥力的地块,一般行距1-1.2米,株距50-55厘米,密度每亩1200-1300株;丘陵岗地、中下等地力地块,行距1米,密度每亩1400-1500株为宜,切忌密度过大,影响丰产性能的发挥。
大行距低密度的好处是:节约用种,移栽省工,推迟封行减少荫蔽,通风透光,有利农事操作。
二、增施钾肥。
棉花是一种喜氮好钾作物,生理性缺钾,常会引起棉花红叶茎枯病,其症状表现为叶片边缘变黄,进而深黄至褐色,严重的导致下部蕾铃脱落,酷似黄萎病,因此,对常年缺钾的棉花,一定要加大钾肥的施用量,对于亩产300公斤以上籽棉的棉田,整个生育期间钾肥施用总量不得少于20-25公斤。一般基肥5公斤,蕾肥15公斤。
三、重施花铃肥。
我省江淮丘陵地区,特别是低产地区棉农,在施肥上往往只重施底肥,苗肥和蕾肥的施用,而忽视了花铃肥和盖顶肥的施用,七月中旬以后棉花进入了大量开花结铃期,而且花铃期一直持续到八月底至九月上旬后,这个期间必须施用足够的肥料,才能满足棉花大量结桃的需要,也是获得棉花高产的物质基础。
七月中旬,即“大署”前,当棉株结有1-2个硬桃时,亩施尿素15-20公斤,氧化钾5公斤。
四、抗旱防涝。
7月下旬至8月份,棉花正处于大量开花结桃时期,此时不仅需要大量的养分,还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若遇到伏早或“大秋旱”,当棉株叶片从上午11时开始萎蔫,到下午3时还不能恢复的棉田,棉农称为“歇中”,此时要想办法在早晚进行灌概,否则会造成大量蕾铃脱落。同时在多雨天气的情况下,还要搞好清沟沥永,防止根系受渍和倒伏。
杂交抗虫棉的栽培只要抓住以上几个关键环节,就有希望获得300-400公斤籽棉的高产量。 作者:周德春 来源:安徽科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