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4月中旬以来调查,田间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毒介体灰飞虱越冬代虫量、带毒率为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历史资料以来最高年份,全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大流行。 (一)灰飞虱虫量高 据4月中旬调查,越冬代灰飞虱虫量较高,麦田亩残留活虫大多在1-3万头,高的地区和田块达5-10万头,大多数地区比大流行的去年同期高1-3倍,显著高于常年同期)。如宝应加权平均亩虫量1.368万头,是去年同期的6倍;阜宁、射阳、姜堰等地均是去年同期的2-3倍;苏州全市亩虫量平均4.824万头,是常年同期的16倍左右。此外,各地田外杂草上虫量也较高。 (二)灰飞虱带毒率高 据4月上中旬全省33个典型地区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测定,普遍比大发生的上年高1-10个百分点,如姜堰越冬代带毒率58%,比上年的47.9%高10.1个百分点;灌云34.4%,比上年高5.4个百分点;楚州33%,比上年高7.5个百分点;洪泽38.5%,比上年高4.5个百分点。全省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加权平均31.3%,比上年25.4%高5.9个百分点,大大高于12%的大流行指标。 (三)防治意见 越冬代虫量高、带毒率高,即一代带毒虫量的繁殖基数高,一代带毒灰飞虱虫量势必相应提高,相应增加迁入秧池带毒虫量,增加传毒几率,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态势将更加严峻。鉴于这种严峻形势,江苏省要求各地要积极主动应对,加强监测、准确掌握灰飞虱消长动态,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综合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等措施控制灰飞虱传毒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危害,牢牢把握防治工作的主动权。 首先,要加强田间灰飞虱消长动态监测。要加强麦田后期及稻田灰飞虱虫卵量消长的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工作,及时掌握灰飞虱虫量和发育进度,掌握迁入秧池高峰期及大田低龄若虫高峰期,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5月份以后要坚持3-5天一次系统调查、5-7天一次大田普查;秧田与大田灰飞虱发生与防治的关键时期,实行虫情、病情系统调查3天1次,大田普查5天1次,确保及时掌握虫情和病害发生动态。在此基础上,要加大虫情会商力度,及时准确发布预报,并向政府和领导汇报,向基层群众发布。 第二,要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农业、物理防治措施。一要合理应用抗(耐)病品种。要因地制宜,合理应用扬粳9538、盐稻8号、镇稻99、常优粳1号等耐病粳稻及丰优香占等优质抗病杂交稻品种,尤其是上年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区要优先考虑抗病品种,压缩武育粳3号等高感品种,降低病害流行风险。二是适当推迟播栽期。苏南、沿江等有条件的地区将播期推迟到5月20日以后,避开一代灰飞虱迁入高峰,将移栽期推迟到6月20日前后,减轻二代发生数量;塑盘育秧、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抛栽稻、直播稻等轻型栽培技术有应用基础的地区,要结合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大力推广此类栽培技术,推迟水稻播栽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高峰、降低传毒几率。三是清洁田园、集中育苗。加大农田与“四边”杂草防除力度,减少过渡寄主,降低田外灰飞虱虫量基数。秧田选址应尽量远离麦田,集中育秧、连片种植,减少秧苗被灰飞虱刺吸与传毒机率。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压缩麦套稻种植面积,缩短麦稻共生期;里下河及沿淮等地要控制大麦茬、冬闲田等茬口较早的播种面积。四是示范推广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区可示范和推广防虫网、无纺布笼罩秧苗、秧(大)田周围设置防虫板等物理方法,阻止灰飞虱迁入,保护秧苗免受灰飞虱传毒危害。 第三,要适期抓好药剂防治。要掌握在麦田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亩用吡虫啉4-5克(折百)加20%氰戊菊酯50-6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60毫升喷雾,亩用水量不少于60公斤;也可在晴日使用80%敌敌畏250-300毫升拌细土20公斤撒毒土。在麦田防治的同时,要发动群众对麦田周边杂草一并开展防治。开展药剂浸种,结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应用10%吡虫啉500-1000倍液或5%锐劲特30ml浸常规稻种4-5公斤,浸种48小时,控制早期迁入秧田灰飞虱传毒危害。适期防治稻田灰飞虱,重点把握二个关键时期,第一在灰飞虱一代成虫迁入秧池盛期,立即开始防治,后隔3-5天根据虫情再防治1-2次。可选用持效性好的农药如吡虫啉或锐劲特与速效性强的农药如敌敌畏、混灭威、异丙威、速灭威等进行混用。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起身药),做到带药移栽;第二,于水稻本田期掌握在二、三代灰飞虱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开展防治,每亩用吡虫啉4-6克(折百)喷雾或5%锐劲特30-50毫升等药剂喷雾防治。 结合秧田灰飞虱的防治,可使用菌克毒克、灭菌成等防病毒药剂,提高水稻抗病毒能力,减轻危害程度。
作者:江苏省植保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