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业综合开发八大重点

零零社区网友  2005-04-20  互联网

一、向27个粮食主产县倾斜,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粮食主产区,吉林省安排80%的财政投资,重点投放在长春、吉林、四平等地区的27个产粮大县,包括单季总产量在全国居前10名的榆树、农安、德惠、梨树、公主岭、扶余等,项目建设的资金100%用于改造中低产田。
二、配套20个灌区和7个涝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在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集中资金,重点解决前郭灌区、洮儿河灌区等5万亩以上较大区域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建设措施包括关键性的水源工程、渠系控制工程、田间水利配套工程、良种扩繁工程、改土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和技术示范推广工程等。
三、建设28个农业标准化项目区,提高农田改造标准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规模开发、提高建设标准的要求,在搞好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注重项目区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组织方式的扶持和开发,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优良稳定品种、先进栽培制度、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全程机械化生产、统一合作经营机制的标准化项目区,注重标准化要素的组装集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优势农产品生产,提供可靠的原料生产基地。
四、建设1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促进种粮农民增收在粮食主产区,结合改造中低产田,继续扩大农业机械化试点。在先期试点成功的德惠、榆树、梨树等产粮县,继续投入资金,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村,把机械化耕作面积扩大到万亩以上。在长春、松原、吉林、通化等地的较大灌区,进行大面积水田机械化试点。和九牛乳业等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龙头企业联合,进行青贮饲料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试点。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80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重点解决产业化龙头项目优质原料的需求,依托优势的本地资源,突出区域优势,进一步加强较大规模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在松辽平原中部的长春、吉林、四平、辽源等地以发展优质玉米、水稻、大豆和农区畜牧业为主要特色;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白城、松原等地以发展杂粮经济和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特色;在东部长白山区以发展优质北药和特产品生产基地为特色,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逐步形成,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六、建设10个科技示范区,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在改造中低产田的项目建设中,继续加大技术投入,对成熟实用的农业技术进行科学组装。包括当家品种的确立、绿色肥(药)的选择、先进农机具的配置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等。抓好农产品的保鲜、贮藏、流通和精深加工等产后环节的技术投入,尽快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对目前省内外先进的节水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持续跟踪、适时引进、科学消化。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技术招标。通过项目建设,把科技人员吸引到了田间地头、农民的身边。积极扶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提高农民组织化、合作化水平。把科技培训的重点放在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上,利用有限的资金对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引导和扶持,逐步带领农民提高
科学开发和种田水平。
七、重点支持15个龙头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依托一种资源、培育一个优势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为基本思路,在农业综合开发确立的优势农产品产区,集中资金扶持粮食、畜禽、北药等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九牛、裕丰、东福等15个龙头项目。充分发挥吉林省玉米、大豆、水稻高品质和高产量及高效益的区位优势。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八、扶持40个多种经营项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吉林省不仅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政策,加大各种投入,保证高标准的农田建设,还要积极鼓励各地结合本地的资源特点,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经营项目,包括小型饲养业、食用菌和山珍系列产品开发、沙地经济作物种植小杂粮开发、速冻食品开发及保鲜、加工技术的开发等项目建设。 

来源:农民日报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5-4-20/21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