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市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较历年偏轻,防治后仍残留部分虫、菌源,为来年病虫害发生具备了一定的基数。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分析,2004仍为暖冬,将有利于各类病、虫越冬,从而加重来年病虫害发生程度。因此结合影响病虫发生的其它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05年我市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以中等偏重程度为主,具体发生趋势和预报依据如下: 一、小麦病虫 1、小麦蚜虫:预计大发生,发生面积170万亩。 去年暖冬的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麦蚜越冬;2004年麦蚜大发生,最高密度达8362头/百株,虽得到有较控制,但虫源基数仍然很高。 由于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预计2005年小麦蚜虫,特别是穗蚜将呈大发生趋势,发生面积约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98.6%。主要发生区为宝坻、武清、静海、北辰等麦区。 2、麦叶蜂: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 麦叶蜂2004年在我市武清区局部麦田中等发生,最高密度达52头/m2。受暖冬气候影响,预计2005年麦叶蜂整体呈中等偏轻发生,武清区、静海县中等发生。 3、小麦吸浆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左右。 小麦吸浆虫是我市新发现的害虫,据去年秋季淘土调查,全市7个小麦主产区县,已有4个区县发现发生(蓟县、宝坻区、武清区、大港区)。有些地块吸浆虫越冬虫口密度较高,加之暖冬,气候条件有利于害虫越冬,各区县应加强虫情监测,适时指导防治。宝坻、蓟县、武清将是重点发生区。 4、小麦白粉病: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左右。 去年暖冬气候有利于病菌越冬,若今年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将利于小麦白粉病发生。主要发生区为蓟县、宝坻、武清、西青四区县。 5、小麦叶锈病: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左右。 去年暖冬气候有利于叶锈病菌越冬。今年主要发生区为蓟县、宝坻、武清三区县。 6、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左右。 2004年秋播小麦地下害虫越冬基数较常年偏高,低于去年,为今年地下害虫发生留下了较高的虫源基数。金针虫平均越冬基数:宝坻为260头/亩,静海为205头/亩;蛴螬平均越冬基数:宝坻为100头/亩,静海为673头/亩,蓟县为913头/亩;蝼蛄平均越冬基数:静海142头/亩。预计蓟县、宝坻、静海三区县发生程度将偏重。 二、玉米病虫 1、玉米螟:预计第一代玉米螟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2004年二、三代玉米螟在全市发生普遍偏轻,防治面积小,田间残留一定虫源。据蓟县、宝坻、宁河、武清、静海五个区县植保站冬前调查,玉米螟越冬基数加权平均百杆玉米有虫20.18头,高于02年的13.5头,低于03年的20.77头。由于我市常年以春旱气候为主,春播玉米面积较小,第一代玉米螟仍有集中产卵为害的可能。如果5月初有降雨天气,将利于越冬代玉米螟的化蛹羽化,对玉米螟的发生比较有利。 2、玉米蚜虫:预计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玉米蚜虫是近几年发生较重的害虫之一,暖冬非常有利于蚜虫的越冬和成活,如果05年蚜虫发生期无大雨天气,玉米蚜发生将更加严重。 3、玉米叶螨:预计中等程度局部中偏重发生。 玉米叶螨在我市为间接性发生的害虫。近两年为上升趋势,一般在干旱的块发生较严重。04年我市部分夏玉米田叶螨普遍发生,局部地块发生较重,为05年叶螨的发生积累了大量虫源。 三、 水稻病虫 1、稻飞虱:预计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近几年稻飞虱在我市为重发性害虫,其种类以灰飞虱为主。在冬季偏暖条件下,如果春季气温回升快、水稻长势好会加快飞虱的繁殖速度。水稻中后期灰飞虱会加重为害。 2、二化螟:预计一代二化螟中等程度发生。 2004年二代二化螟发生偏轻,防治不彻底,残留部分虫源,据蓟县、宁河、东丽三个区县冬前调查虫源基数,最高百穴稻茬有虫17.78头,加权平均百穴有虫3.2头,高于2002年的2.59头和2003年的1.58头。稻草百株有虫0.4头较01年的1.0头低。由于近几年水稻面积大幅度降低,水稻害虫防治很受重视,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害虫的发生有所控制,预计发生程度为下降趋势。 3、稻瘟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 稻瘟病的防治在我市稻区非常重视,每年以预防为主,控制效果较好。但近两年稻瘟病尤其后期穗颈瘟在局部地区有所抬头,2004年在部分地块有不同程度发生,田间已残留部分菌源,如果2005年水稻生长前期叶瘟发生普遍、抽穗期气温条件适宜,将有利于稻穗颈瘟病的发生流行。 4、纹枯病:预计中等至偏重程度发生。 水稻纹枯病,目前是我市重要病害之一,在稻区基本普遍发生,2004年大部分地区发生早、程度重,田间菌源量较大,2005年仍以老稻区发生为主,且偏重发生。 四、棉花病虫 预计2005年棉花病虫害将呈中等至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其中,棉铃虫在棉田中等程度发生,棉田外发生重于棉田内;棉蚜中等偏重程度发生;棉盲蝽、棉叶螨、棉黄枯萎病中等至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发生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1、棉铃虫:预计2005年棉铃虫在我市中等程度发生,三、四代为主害代。 由于本市大面积种植抗虫棉,棉铃虫在棉田为害相对较轻,棉田外发生重于棉田,其中,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田棉铃虫发生相对偏重。据气象部门预报分析,2004年我市冬季仍为暖冬,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少,加之冬灌面积较小,对棉铃虫越冬极为有利。若今年春季气候偏旱,对棉铃虫越冬蛹的羽化将有一定影响。 2、棉蚜:预计今年棉蚜在我市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宁河、武清、津南三区县棉蚜发生将重于其它区县。春季气候干旱少雨、温度回升较快,将有利于苗蚜的发生,预计苗蚜发生面积60万亩。 3、棉盲蝽、棉叶螨:预计中等至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棉盲蝽、棉叶螨在我市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静海、津南、武清、大港四区县棉盲蝽发生较重,局部地块大发生;蓟县、宁河和津南三区县棉叶螨发生偏重,都为来年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虫源基数,若气候条件适宜,这些区县将有偏重发生趋势。 4、棉花黄枯萎病:预计中等至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近年来棉花黄枯萎病在我市棉区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暖冬气候将有利于病原菌的越冬,预计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津南等棉花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县,枯黄萎病将有加重发生趋势。,老棉区发生重于新棉区。预计全市发生面积55万亩。 此外棉花生长后期生理性红黄叶枯病及系统性混生病害的发生情况,将与各区县抗虫棉品种更换有直接关系。若更换新的抗虫棉品种则发生程度较轻,若仍沿用33B等品种或自留种则有偏重发生趋势。 5、棉花苗期、铃期病害将中等偏轻至零星发生。 五、蔬菜病虫:预计主要病虫害为中等偏重发生程度。 由于暖冬气候,十分有利于各种病虫越冬,保护地病害发生将重于历年、露地虫害发生重于病害。预计全年发生面积近400万亩次,发生种类30种左右,灰霉病、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烟)粉虱、蚜虫、甜菜夜蛾、 菜青虫、小菜蛾等主要病虫仍为中等至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依据:从气象条件看,2004年冬季气候特点是暖冬、但阶段性降温天气较多,天气变化给冬季保护地蔬菜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之蔬菜复种指数高,茬口多,菌虫基数大,且保护地具有温度高、湿度大的特点,生态条件非常有利于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六、 东亚飞蝗 2004年我市蝗虫共发生93.6万亩,较去年减少8.66万亩。其中夏蝗中等发生,发生48.6万亩,较去年夏蝗减少2.66万亩;秋蝗中等偏轻发生,发生45万亩。全市蝗虫防治面积46万亩,较去年增加1万亩。夏秋蝗均未出现高密度蝗群。全市12个区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根据2004年秋残蝗情况、气候特点、及蝗区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05年我市夏蝗呈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左右,计划防治30万亩。重点发生区将集中在今秋残蝗面积较大的大港区港外荒地、独流减河河心滩地,宁河七里海、武清大黄堡、汉沽营城水库、静海、西青部分独流减河滩地,宝坻东淀苇地,蓟县青甸洼,以及部分驻津农场。预计大港区港外荒地、独流减河河心滩地将出现高密度蝗群。预计蝗蝻出土始期5月5日前后,出土盛期5月中旬,三龄盛期5月下旬。预报依据如下: 1、2004年秋残蝗面积、密度都较前几年偏低,接近去年。秋残蝗37.7万亩,比2003年减少12.3万亩,比2002年减少28.7万亩。每亩6至10头25.5万亩,11至30头8.6万亩,31至100头3.2万亩,100头以上0.4万亩。残蝗最高密度每亩150头左右。 2、北大港水库蝗区2004年10月下旬开始蓄水,蓄水量将达4亿立方米,12月初水库大部分蝗区被水覆盖。华北大河、潮白河等河泛蝗区也都充满水,蝗区环境对蝗虫发生不利。 3、气象因素:2004年我市降雨量较前几年明显偏多 ,特别是秋季9月份和10月上中旬降雨量较大,河道、湖库蝗区蓄水量大。若今年年4月份和5月份气温偏低、降雨量大,将不利于蝗卵发育,影响蝗蝻出土。
来自:天津市植保植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