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优质冬小麦——荆芥高效栽培技术

零零社区网友  2004-11-02  互联网

    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张家选村农民李永新,2003年在自己1.3公顷的承包地上,采取优质冬小麦—荆芥连作的栽培模式,获得了较高的效益。667平方米产优质冬小麦450千克,667平方米产值495元,667平方米效益143元;667平方米产荆芥穗170千克,荆芥秸250千克,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订单收购,667平方米产值1545元(其中荆芥穗667平方米产值1445元,荆芥秸667平方米产值100元),667平方米总效益1217元。上下两茬共获纯效益136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冬小麦高产栽培
    1.1 选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超优66”。该品种具有秆硬抗倒、抗寒、抗病、灌浆快、落黄好、成熟较早的特性。
    1.2 施足底肥。每亩施入优质有机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5千克,硫酸锌1千克,于耕地前撒于地表,实行全层施肥,或随机播每667平方米施撒可富45~50千克,硫酸锌1千克。
    1.3 适时精量播种。9月28日~10月5日播种,不种寒露麦。播量为每667平方米12千克。
    1.4 科学运畴肥水。一是适时冬灌,保苗安全越冬。11月底~12月初进行了冬灌,灌水量以当天能渗完为宜。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二是重施拔节肥水,保穗增粒。4月15日~20日浇拔节水,每667平方米追施20千克尿素。三是浇好灌浆水和麦黄水,增加粒重,防止早衰。此期浇水注意了两点:一是风天不浇,否则会引起大面积倒伏。二是实行根外追肥,每667平方米用0.15~0.2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洒,起到了养根、保叶、防早衰的作用。
    1.5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返青至起身期,每667平方米用苯磺隆10克加2,4D-丁酯25克进行喷雾,防除麦田杂草婆娘蒿、荠菜等。拔节抽穗期,每667平方米用20%粉锈宁1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及时防治了小麦白粉病。抽穗至灌浆期,用40%氧化乐果50~75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10天后对小麦穗蚜进行了第二次除治。
    2.荆芥的无公害栽培
    2.1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麦收后立即用旋耕梨旋地,耕深30厘米,使粗肥与土壤充分混均。基肥足,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250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15千克。地旋好后,做成1.3米宽的畦,畦面要平。
    2.2 播种 6月底播完,条播,行距25厘米,每畦开三条1~1.5厘米的浅沟。种子用温水浸6~8小时后与细沙拌匀,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0.5~1厘米。稍镇压后立即浇水。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5~0.75千克。出苗前保持畦面湿润。
    2.3 田间管理 当小苗长出3~4片真叶、苗高7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按株距3~4厘米间苗一次,并浇水。当苗长到5~6片真叶,苗高1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按株距7~8厘米,三角曲线定苗。荆芥共需追肥3次,苗高10厘米时施第一次,苗高20厘米时施第二次,苗高30厘米以上时施第三次,追肥量是每667平方米10千克尿素。
    2.4 病虫草害的防治
    2.4.1 病害。①根腐病。7~8月高温多雨时期易发病。感病植株地上部迅速萎蔫,根及根茎部变黑腐烂,有较明显的发病中心。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后,将病穴用石灰粉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甲墓托布津500倍液处理。②茎枯病。危害茎、叶和花穗。茎秆受害后出现水浸状病斑,褐色,后向周围扩展,形成绕茎枯斑,致使上部枝叶萎蔫,逐渐变枯而死;叶片发病后,似开水烫伤状;叶柄为水浸状病斑;穗部发病呈黄褐色,不能开花。初有发病中心,后迅速蔓延。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③白粉病。主要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浸染叶片。防治方法是用50%硫悬浮剂200~400倍液喷雾。
    2.4.2 虫害。田间发生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时,用植物农药清源宝500倍液喷雾防治。但虫口密度不高的情况下,尽量不用药防治。
    2.4.3 草害主要是菟丝子。菟丝子是旋花科寄生性杂草,从植株茎向上缠绕,以吸盘吸取植株营养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植株缠绕致死。防治方法是发现菟丝子要立即连同药材植株一同拔除,带出田外。
    2.5 科学采收、晾晒 大田中80%花穗达到半花半籽时进行采收。选晴天露水干后,用镰刀从根部割下全株。收割后将荆芥穗从花穗的基部剪下。如不能及时剪完,要将割下的荆芥捆成小捆,置于阴凉处立放。将剪下的穗晾干,置于阴凉干燥处堆放3~4天后,再晾晒一次,晾至足干后收藏待售。晾晒期间注意防止雨淋,防露水打湿,以免变色,影响质量。荆芥秸晾干后打包成捆待售。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4-11-2/21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