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罗甸县“种菜科技” 让近半农户年收入逾万元

网友投稿  2010-01-27  互联网

    核心提示

  去年全县投入经费110多万元,采取课堂理论授课、农技干部到田间地头示范以及培养“二传手”等形式,推广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去年全县蔬菜种植16.17万亩,蔬菜新品种推广占85%,“菜(早春蔬菜)—稻(水稻)—菜(冬果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得到普遍推广,实现产量3.0015亿公斤,产值5.3593亿元,比上年的2.751亿元增长94.8%,据初步统计,全县38000户16万农民家庭蔬菜收入达到15000元。

  金黔在线讯 今冬,罗甸县沫阳镇罗沟村菜农黄元明心里暖融融的。“秋冬季种的四季豆收了4100元,加上年初的早春菜和水稻,8分地收了16000多元。”

  1月2日,正在地里给早菜施肥的黄元明说,要是前几年,这8分地年最高收入也不过5000元。但去年采用营养钵育苗、地膜加小拱棚种植、生物菌配方施肥等这些新技术后,收入翻了两番。一旁的村主任插话:“他是村里的示范带头人,每次从县里学习回来又跑遍各家菜地,把学到的技术及时传授给其他农户。去年全村300多农户科学种菜每户增收一万元以上。”

  30年培育,罗甸蔬菜从两分地发展到了16万亩,38000户16万农民因为种植蔬菜走上了致富之路,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据县农业局长石峰介绍,罗甸的蔬菜已实现品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服务一体化、市场规范化。先后获得“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农业部蔬菜定点批发市场”、“全国园艺产品示范基地县”等称号。蔬菜品种(系)发展到180多个。

  随着科学种菜技术的发展提高,以及相邻县市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罗甸一枝独秀的蔬菜产业优势正日渐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解“危”?罗甸决策层认为,罗甸“天然温室”气候资源优势是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发展蔬菜,关键要加大科技投入,更新产业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县蔬菜办主任魏祥云介绍,县里把农技投入作为菜农增收的切入点,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去年县里投入经费达到了110多万元,采取课堂理论授课、农技干部到田间地头示范以及培养“二传手”等形式,推广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一年中举办了130余期蔬菜种植培训班,受训21000余人次,两个菜农家庭就有一人受到培训,近年来还培育了3万名蔬菜种植能手。去年全县蔬菜种植16.17万亩,蔬菜新品种推广占85%,“菜(早春蔬菜)—稻(水稻)—菜(冬果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得到普遍推广,实现产量3.0015亿公斤,产值5.3593亿元,比上年的2.751亿元增长94.8%,据初步统计,农民家庭蔬菜收入达到15000元。

  罗甸一年中试验种植了番茄、辣椒、茄子、丝瓜、黄瓜、瓠瓜、苦瓜等60个蔬菜品种,完整收集记载其性状、特征、产量、产值,为菜农筛选出0448番茄、长辣七号、寒玉春辣椒、农得利瓠瓜、早冠406丝瓜、黔茄3号茄子等10多个符合当地种植的早春蔬菜和秋冬果菜优良品种。

  为了稳妥推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罗甸积极打造“蔬菜示范地”。在海拔、气候和土壤特点不同的区域建立了31个“高效栽培”、“菜—稻—菜”三熟高效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辣椒高产栽培”、“高海拔区域辣椒育苗技术创新”等14660亩早春蔬菜和秋冬果菜高效示范基地。在示范带动下,早春蔬菜逐步向高效益品种转变,秋冬果菜花色品种逐渐更新和增多,标准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市场得到拓展,产值创历史新高。

  县里总结了凝冻低温危害经验,在蔬菜育苗、栽培中改以往的地上育苗为地下育苗、中棚套小拱膜加地膜三层覆盖育苗、菜玉米双膜覆盖育苗、一膜两用深窝高厢栽培、双层地膜覆盖栽培、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生物肥料,有效推动了优质高产蔬菜种植。

  为给菜农提供技术支撑,罗甸采取农业部门负责人与各蹲点技术员签订责任状,将技术服务捆绑到示范点和村组农户,确保蔬菜新品种推广和种植新模式的服务需要。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0-01-27/14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