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摘完蔬菜的男人一头扎进安装着电脑的厢房里,抱着孩子的妇女麻利地滑动鼠标——一切都在改变。几天来,记者深入苏家屯乡村观察到:农民们把自家的枣、核桃、小米、新鲜的蔬菜等绿色无污染农产品“摆”到了网上叫卖。
农民熟练地上农民信息网、淘宝网……与北京、河南、广州的买家讨价还价。
农产品经纪人上网叫卖
“以前我帮乡亲们把农产品卖到外地的经纪人手里,我发现交易后要倒好几手。一斤榛子在农民手里收6元钱,经过三四道的加价,最终到消费者手中就是20多元。”
——农民经纪人何庆辉
11月10日,记者在苏家屯区红菱镇见到了农民经纪人何庆辉。他是当地最早把农产品卖到网上的农民。“很多城市人现在提倡吃粗粮,我就特意去学习电脑知识和网页制作,卖这些城里少有的东西。”他把家里的核桃、小米、红枣都拍成了照片放到网上。
这些颗粒饱满、绿色天然的农产品很快就引起了人们注意。第一笔生意成交后,何庆辉开始背个袋子,走家串户,看谁家的核桃是今年刚打的,谁家的红枣个儿大品质高。
坐在家里上上网也能赚钱?何庆辉说,他利用网络为周边农户查询发布各类信息1000多条,帮助村民们销售的农副产品有黄瓜、生菜等1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800多万元。产品近的卖到北京、河南、广州等地,远的卖到韩国、俄罗斯。
3万农民吃上“网络饭”
“只有把量做大,网上销售才能够真正形成气候。冬天一斤蒜薹以前被经纪人收走不到2元钱,现在网上接北京蔬菜超市的订单,一下子能卖到3元多钱呢。”
——当地农民种植户
苏家屯斥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区、乡、村、户四级农业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纵向可上连国家农业部、省、市等主管部门;下接全区各乡镇、村,户;横向可以连接国际互联网和各省、市、区等四通八达的农业信息网络。该区把700多个种植养殖大户、300 多个农产品经纪人、220多个农事企业、20多个特色村“推”上了互联网。目前,该区利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直接服务农村用户3万多人。
该区乡镇上不少地方开起了卖电脑的商店。而且,周边的纸箱厂、物流公司等都跟着“盆满钵满”起来。随着生意规模扩大,一些利用秸秆技术的温室大棚也多了起来。
农民们介绍说,现在红菱镇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在宿舍里也开起网店,帮助家长卖蔬菜。孩子们负责接单,货由父母在当地发走。
孩子帮父母上网团购
“以前镇上的孩子们在网吧里打游戏、购物,现在不少孩子们在网上帮父母团购一些便宜的农业生产资料,就为了能一起把自家的农产品产销做大做强。”
——当地农民家长
在白清寨乡邓家沟村,记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里农家院店主们利用电话订餐的同时,还把自家的美食信息贴到了美食网站上;店老板兼职做起山货生意。农民们说,这种生活一举三得,开网店卖农产品的同时,既能照顾生意,田里的庄稼也不会丢下,年纯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元。更重要的是,还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11月9日中午,红菱镇,十几辆货车开始穿梭于各条田间小路,进行繁忙的装货运货作业。记者在一农家院里看见一名妇女,抱着孩子在与买家视频网聊。
“农民不仅要做高品质的种植业,还要学会推销自家的农产品。”这种“电脑+锄头”的模式,力求把最先进的互联网和最原始的土特产连接起来,打开了财富之门。
来自沈阳市农委的消息称,目前全市直接上网和间接享受网上服务的农民总计超过10万人,每年网络交易额达2—3亿元。(记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