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943公斤,听起来令人瞠目结舌,闽清白樟镇横坑村就有这么一片田地。它的品种可不一般,是经过太空遨游的“Ⅱ优航2号”,这个品种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和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乌齐等创制的。
亩产943公斤创福州新高
24日下午,记者来到横坑村。眼下正是ADV_CONTENT中稻收获季节,村民林如挺父子正在收割水稻,稻田里金灿灿的正是“Ⅱ优航2号”。据林如挺估计,他家3亩地总产量约2700多公斤。白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林诚和介绍,“Ⅱ优航2号”品种个子高,稻穗长,“该品种结实率高,每条麦穗粒数平均是240多粒。”
9月6日,谢华安、王乌齐和省老科协的专家等人去横坑村,进行了现场实割验收,测产亩产量为943.3公斤。“进行现场验收正是村里农技员卢贞丰一家,他家的水稻经过省老科协农业专业委员会专家指导,亩产创下了新高,原来他家亩产只有两三百公斤。”省老科协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季佐明说。
记者了解到,该示范片有283亩。“Ⅱ优航2号”是今年首次在白樟镇示范推广。白樟镇特意请了省老科协的专家进行指导。
航天超级稻通过严峻考验
“Ⅱ优航2号”可不是一般的品种,它可是在太空遨游过,然后经谢华安院士科研组创制而成的。“之所以带有‘航’字,就是说这个水稻是航天超级稻品种。”季佐明告诉记者。2007年,该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
季佐明说,此次验收的亩产943公斤,已属罕见的高产。而且示范片里的水稻并没有增加肥料,种子量还比原来更少了,原来一亩地要1~1.5公斤种子,现在不到0.5公斤。而且今年“Ⅱ优航2号”还经受一次严峻考验,“‘莫拉克’台风风大雨大,还好省、市和县气象部门及时预报,做好了防水的准备。 8月9日那天,卢贞丰一家水稻发生倒伏,当时卢贞丰心凉了,电话里声音都颤抖了,后来经过专家耐心指导,13日水稻基本恢复了正常,顺利通过了这次严峻考验。”老专家蔡金禄说。
巧用气候资源
航天超级稻“落户”白樟镇,省发改委经济研究室从中牵线搭桥,今年3月镇政府领导专门来到福州,请老专家出马。省老科协专家李盛芳、季佐明、杨亨平和蔡金禄欣然应允。虽然这些专家年事已高,但仍每隔几天就专程从福州赶到闽清指导。
“水稻增产在于良种良法,良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水稻的亩产量,重要一点是‘向光要粮’,不是一味堆积肥料,而是巧用气候资源。这次亩产量也创下了福州市新高。”季佐明总结说。
前些日子,卢贞丰在马来西亚的伯父回乡探亲,卢家用新打下来的稻谷招待。亲戚吃完后一直称赞“横坑大米很好吃”。卢贞丰告诉记者,往年他家稻谷不够吃,现在打下来的稻谷是没有地方堆放,“家里90多岁的老奶奶笑得嘴都合不拢。”卢贞丰欣喜地说。
闽清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刘正忠说,经过这次示范,“Ⅱ优航2号”增产潜力大,将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