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崔京华)9月15日上午,农业部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通报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有关情况。
长期以来,广大的基层农技人员风里来雨里去,艰苦奋斗几十年,为支撑我们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连续6年的丰收离不开他们的奉献。但是他们的工作生存状况与奉献不尽人意。据统计,全国有乡镇农技推广机构10%以上只有一些简易设备, 60%以上只有电话,90%以上没有配备专门的计算机、打印机、传输机和培训设备,大部分都没有下乡工具。基层农技人员主要靠一张嘴,两条腿。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村的新需求,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200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改革与建设的思路、工作目标和任务。农业部在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成立了由孙政才部长担任召集人,中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沟通,明确了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落实具体工作措施,为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今年7月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意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在工作原则上,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化和完善,坚持公益性定位,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与各地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在工作目标上,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使其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文件印发后,得到了基层的积极反响和广泛认同,基层农技人员普遍认为《意见》体现了他们多年的诉求,让他们工作起来更有奔头,增添了工作的干劲。
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推进各地加快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农业部与财政部合作,从今年开始,共同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按照干中改、改中建的思路,在整合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专项经费,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7.7亿元,在全国改革进展较快、体制机制较完善的770个县实施,每个县安排农技推广工作经费100万元。主要任务有5项:深化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基层农技人员。通过项目实施,推进示范县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充实、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以及多元推广服务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推进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程。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是中央财政投入农业的又一项大政策,又一个重大举措。在全国农业系统的引起较大反响,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技人员的拥护,项目在筹备阶段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相信也一定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制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有效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 组织编写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总结分析了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机构、队伍、运行机制和条件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重点是从机构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设施条件建设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规划落实目前还在协调当中,试点按照各地的一些经验也有一些初步的经验,相信这个规划,尤其是在县乡镇区域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长期存在不足的问题上会有一个很大的推进。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加大工作力度,以示范县项目和设施条件建设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