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新趋势,专家建议,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同时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和“减缓”两手抓。
7月14日,重庆、湖南、江西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14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拉响高温橙色警报,这是自10日以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五天发布高温橙色警报。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连续第二天发布了暴雨预报。
自6月1日进入汛期以来,我国天气变化多端,气象灾害频繁,高温、强降水、台风等接连不断,造成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入汛以来我国的天气气候有什么特点,是否异常,原因何在?记者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福民。
进入汛期,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
记者:首先,请介绍一下进入汛期以来我国天气气候的总体情况。
任福民:自进入汛期以来,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主要的气候事件有以下几个:
——暴雨极端性强,南方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6月,南方共出现4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6月28日—30日,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沿海普降大到暴雨,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共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10个省(区、市)2143.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0.5亿元。
进入7月份,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南方也出现了大范围的过程性暴雨。广西出现了严重汛情。
——强对流天气频繁,大部地区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日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据统计,6月份,全国强对流天气造成10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80亿元。安徽25个市县最大风速超过历史纪录。
——东北旱涝急转、夏季低温严重。5月底,东北中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旱情得到解除,但随后又呈现低温多雨态势,低温冷害严重。5月29日至6月末,吉林平均气温为1975年以来仅次于1992年的第二低。长时间光照严重不足,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干旱形势较严重。西北地区东北部及山西北部3月1日—7月6日降水量为72.1毫米,比常年偏少近五成,出现中到重度的干旱。
——高温天气范围广、强度大。6月23日—2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涉及17个省(市、区)。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新疆东部等地局部最高气温达40℃—43℃。目前,东南地区正在经历高温热浪。
——登陆台风多。截至7月13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5个编号台风生成,其中先后有“莲花”、“浪卡”和“苏迪罗”3个登陆中国,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