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医药:人类共繁荣的新“丝绸之路”

网友投稿  2007-12-04  互联网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综述

  11月28日~29日,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国内外医药研发机构和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还有4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共计500余人。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各国政府官员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医药国际科技合作政策和现状,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分别报告了中医药及传统药物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中医药的临床与应用、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分享、信息平台建设等议题。最后,大会就如何推进适合中医药国际化的政策法规和建立标准体系、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建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的长效合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在闭幕式上,与会代表共同发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北京宣言》(简称《北京宣言》),成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家委员会筹委会。

  本次会议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科技部部长万钢、卫生部部长陈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医药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同针灸成宠儿

  据德国医学针灸学会主席WalburgMaric-Oehler介绍,针灸已被纳入德国正式医疗保健体系,病人可报销针灸医疗费。在医学教育中,德国将针灸融入现代医疗,医学院已开设相关研究和教学,并进行质量监控。其中,包括针灸研究生教育。目前,德国正在开展《黄帝内经》的翻译等工作。针灸经络知识在德国广为传播,许多家庭、卫生、妇女和科学普及杂志都很喜欢报道有关针灸的文章和图片。许多病人和医生都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医疗方法可能弥补西医手术和用药方式的不足。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医学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不仅有西医理论和临床的交流,也有针灸治疗方面的交流。WalburgMaric-Oehler说,他们愿意架起中西医学交流的桥梁,开辟一条医学的丝绸之路。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AlanBensoussan在报告中介绍,目前,澳大利亚正在建立国家补充医学研究院和国家中医药合作中心。西悉尼大学补充医学研究中心及其中医部均隶属于大学的卫生与生命科学院。补充医学研究中心是大学的重点研究中心之一,它与草药分析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中心一并构成了大学的中医研究圈。西悉尼大学补充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了一流的中草药分析实验室,开展了中草药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中心承担了多项临床研究项目,其中有中草药和针灸对痛经的控制作用、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以及在悉尼Bankstown医院进行的针灸和中药对老年性血管痴呆症控制作用的研究,这些项目的研究者期望借助先进的设备和严谨的科研在上述研究领域有所发现和创新。此外,2002年,悉尼大学与悉尼西南地区卫生署还共同合作建立了悉尼liverpool医院中医临床研究中心,这是澳大利亚第一所设在政府医院内的中医药研究机构。其工作目标是收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侧重于中医药对内科、妇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为学生提供正规的中医临床实习条件。

  据悉,中医已在欧盟合法化。经比利时针灸医师联盟的推动,针灸将纳入比利时的医疗保险范围,比利时独立医疗保险互助会及佛提斯银行保险业务自今年1月1日起增加针灸医疗保险。欧洲联盟中国传统医学协会已在比利时巴德皮尔蒙成立,有来自15个国家的29个协会加盟。

  在南非,中医学也已拥有合法地位。南非政府批准了一项有关承认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疗法的法案,中医医师的注册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第一批获得合法注册的中医师已有50多人,将获得有效期为两年的合法从业执照。

  在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第一个植物药茶多酚上市。但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DavidYue-wei告诉记者,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医药的认识基本停留于针灸,对其他中医药尚无概念。他认为,当前是中医药融入西医的最好时机,西医发展目前面临瓶颈,很多病不是一种药可治愈,更不是西药可处理的,中医药进入西方并不是要取代西医。DavidYue-wei自己目前得到了美国政府每年600万美元支持,带领一个研究小组采用中医方法开展戒毒等研究。

  银杏开发利用可能是中医药的一个缩影

  会议间歇时,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应用基因组中心王子晖教授向记者介绍说,德国因为建立了银杏开发利用的一整套标准,每年获得巨额收入。德国从银杏的种植到加工过程全面进行质量控制,所生产的任何银杏产品都标注产地、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等,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很好声誉,十分畅销。

  关于银杏的开发利用,有报告分析,中国银杏干叶年产近2万吨,约占全球银杏干叶总产量的70%,但并没有从巨大的总产量上获得高收入。当前,中国在银杏种植方面,资源增长速度很快,但一哄而上。有的在银杏边缘分布区建立或准备建立银杏生产基地会冒较大的风险。在适宜栽植银杏的地区,粗放经营,忽视银杏良种选育和推广,不仅影响白果和银杏叶的产量与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中国银杏深加工技术相对滞后,100多家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厂,大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提取率低,提取物质量不稳定,有效成分比例不合理等,造成原料、资金浪费。加之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经济效益较好的不多。由于生产处于低层次,厂家竞相压价,提取物每公斤价格由4000多元跌至2000元以下。而法国、德国、爱尔兰等国生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银杏叶提取物每公斤售价则高达600~800美元。

  有关专家推算,全球银杏干叶需求量约10万吨。当今,制药企业对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指标要求不断提高。欧洲最大的制药集团——博福·益普森集团过去主要向韩国进口银杏叶,现韩国明令禁止银杏叶出口。该集团除在法国、美国建立近800公顷叶用银杏基地外,转向直接从中国收购银杏叶,或联合建立叶用银杏基地,以获取优质原料。中国若扭转产量高、利用效率低的局面,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药检部门要严格禁止不合质量标准的提取物出口,以维护产品声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应共同制定严格的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制剂质量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

  事实上,中医药难以被国际社会接受,大多受类似因素影响,中医药走向国际必须首先实现标准化。中国银杏的不幸可能只是中医药的一个缩影。

  另一个良好的开端——《北京宣言》

  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上,《北京宣言》于11月29日通过。关于中医药的优势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会者均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北京宣言》即是大会达成的共识,这应该是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另一个良好开端。

  《北京宣言》提出,中医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依靠其行之有效的辨证论治方法,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也为世界医学科学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其特征是针对个体病症量体裁衣进行治疗,并以整体论为基础。中医药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医学,以东方哲学的整体论、系统论和辩证法为坚实基础。它注重身体系统与局部的联系,把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视为动态平衡、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医科学重视疾病诊治与病人所处环境的结合,重视某一疾病诊治与人的个体因素的结合,注重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健康体系的建设,注重医药结合和对症下药。

  人们普遍认为,中医药应当能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对中医药科学内涵的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提高中药的生产工艺、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适应进入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等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在大会发言中说,为保障中药安全有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在加强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创新中药监管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健全完善了中药标准体系,提高了中药标准化水平。截至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颁布了国家中药标准9100多个。其中,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标准已经超过1100个。目前,已经开展了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提高完善工作,发布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技术要求》,进一步保证中药的质量。

  其次是推行了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保护中药传统技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实施了《药品管理法》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特别是实施中药品种保护制度,极大调动了中药研制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品种的积极性,促进了中药科技进步,推动了中药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到2006年,已先后批准了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869个。

  第三是加强中药材管理,从源头上提升中药质量。已经初步建立了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并正在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材已经实现人工栽培,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已有46家企业通过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

  第四是提高了中药饮片生产的规范化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形成了《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地方中药材炮制规范三级标准,推行中药饮片实施GMP认证。从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

  郑明立强调,今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将与相关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监管方面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充分借鉴、吸收国际社会的先进成果和经验,促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王静)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7-12-04/13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