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学时报:三大原因导致湘赣大旱

网友投稿  2007-11-26  互联网

  [科学时报 王学健 郭占峰 报道]据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11月6日,鄱阳湖水体面积较一个月前减少了1055平方公里,约占整个鄱阳湖面积的35%,较去年同期减小了34平方公里,滋养着赣鄱大地的鄱阳湖已显现出“枯水一线”的状况。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艾婉秀介绍,今年9月下旬以来,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大部地区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比常年同期偏少5~8成,江西、湖南、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湘赣两省降水量偏少达8成到1倍,旱情严重,为50年来所罕见。严重的干旱造成湘赣两省江湖水位不断下降,降到历史最低。对江西、湖南等地的油菜等作物的播种出苗、适时移栽以及脐橙生长等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湘赣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秋旱天气

  今年10月1日~11月8日,江西省南昌市仅出现了10月15日一个雨日,全市降水量仅为0.7~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创下全市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1.8℃,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秋旱天气。

  由于天气连晴,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导致江西境内部分灌溉条件差的地区旱情严重。赣南的南康县从9月下旬、赣北的湖口县从10月上旬相继出现了干土层;油菜、绿肥等冬作物的播种期因受干旱影响较常年明显推迟,已经播种的出苗缓慢或者不利。

  入秋以来,湖南省降水持续偏少,秋旱迅速蔓延。其中,湘中的衡阳、邵阳、娄底、湘潭降水量较常年偏少9成以上,湘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不足5毫米。

  截至目前,湖南全省受旱面积已超过40万公顷,7万余人饮水困难,湘江河段有600多艘船只搁浅,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水位持续降低。11月9日08时,湘江长沙站水位较历史最低水位低0.06米,湘江流域各大型水库蓄水量也明显少于常年同期。

  三大原因导致罕见秋旱

  艾婉秀表示,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今年夏季,江南、华南地区持续干旱,进入秋季之后,降水也一直偏少,更加重了秋旱的程度。

  艾婉秀说,除了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外,“拉尼娜”事件、江南华南副高强以及台风过而不入,也是造成此次湘赣秋旱的“凶手”。

  历年秋旱多发生在北方,但是今年秋季南方干旱,北方地区则出现罕见的阴雨连绵天气,这与正在发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有关。

  统计分析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年容易造成我国北方秋季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今年强副高一直控制着江南华南,而北方地区整个10月仅有上旬中后期和下旬两次冷空气过程,冷暖空气形不成对峙,无法带来降水;另外,10月虽有超强台风“罗莎”登陆我国,给东南沿海带来巨大影响,却没有给江南、华南地区带来降水,因此更加剧了江南、华南地区的干旱。

  未来江南华南干旱可能持续

  湘赣地区历来就是干旱频发地,江西从公元454至1990年,千年来共发生极旱36年次、重旱65年次,每隔15年就会发生一次极旱或重旱,是全省仅次于洪涝的第二大自然灾害;而湖南省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干旱更是几乎年年发生。

  总体来说,湘赣两省干旱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与农作物集中需水期形成了极大反差,由此形成了两省干旱的季节性规律: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而有的年份因受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两段时期相连,会出现大范围的夏秋连旱。

  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江南南部、华南地区的干旱可能还会持续,并有向南发展的趋势。专家建议,秋旱期间,湘赣及江南、华南旱区要注意抗旱节水,加强水电调配工作,同时加强油菜等作物移栽后的查苗和补种工作;由于天气连晴,天干物燥,湘赣等地森林和城市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应继续加强防火工作。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7-11-26/13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