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董纯蕾实习生唐洁)每一种植物都有与生俱来的御敌能力,怎奈狡猾的害虫总能在“实战”中锻炼出抗性,对植物体内的天然毒素“无动于衷”。与其用杀虫剂将益虫害虫“一锅端”,不如专攻害虫的抵抗力,让它们吃不下长不大甚至死亡。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日前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亚领衔的研究组在此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别出心裁利用转基因技术
科研人员是在棉铃虫与棉毒素(棉酚)之间的“敌我关系”中发现这一植物抗虫新思路的。为了对付棉铃虫,棉花体内天生就有一种名叫棉酚的毒素。相应地,棉铃虫也有一种名叫P450的基因参与解毒,可化解棉酚的毒性,帮助棉铃虫逃过此“劫”。研究组引入了国际上刚刚兴起的RNA干扰技术,并别出心裁地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具有干扰作用的昆虫双链RNA转入植物体内。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毛颖波告诉记者,棉铃虫食用了此种转基因植物后,干扰RNA就渗透入棉铃虫消化食物的中肠壁内,从而“直捣”棉铃虫体内的解毒基因。这些棉铃虫就像慢性中毒一样,对棉酚的抵抗力大大减弱,蚕食棉花的胃口随之骤减,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可行性技术成为突出亮点
陈晓亚研究组的论文被列为本期《自然》及其系列杂志的突出亮点论文之一。评论中提到:“这是第一次成功报道利用植物自生表达昆虫基因的双链RNA来抑制植食性昆虫防御基因的论文”;“通过这一技术改良的植物比利用杀虫剂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所有昆虫杀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期,美国孟山都詹姆斯罗伯茨研究组发表了“转双链RNA玉米比传统玉米受玉米根虫影响较小”的论文,也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世界的13%,主要植棉区农业人口达3亿之多。每年,仅棉铃虫对棉花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10亿元,严重年份甚至可超过100亿元。目前“对付”棉铃虫的最普遍的“武器”仍是农药,有效杀死棉铃虫的同时,可能“错杀”了大量益虫,在空气中、植物上和昆虫体内的有毒物质也会在大自然中循环,造成污染。
【名词解释】RNA干扰技术
RNA(核糖核酸)能充当“信使”,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来传递DNA(脱氧核糖核酸)上的遗传信息,将其用于蛋白质的生产合成。向生物体内注入微小RNA片段,会干扰生物体本身的RNA“信使”功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关闭”特定基因。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董纯蕾 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