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种子资金”

网友投稿  2007-10-26  互联网

  本报记者胡唯元 李艳

  风险投资中的“天使基金”广为人知。这种专门投资于企业种子期、初创期的风险投资,因其为中小企业提供“种子资金”,帮助它们摆脱风险,而取得“天使”的美誉。

  对于中国众多农业科研成果来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存在正有着“天使”的意义。2001年起,国家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为每个项目提供50万至100万不等的科研成果转化资金,至今累计投入19.5亿元,支持转化项目3294项。

  50万也好,100万也罢,似乎都不是什么惊人的数目。但现今的许多大企业谈起当年这笔“小小的资助”时,还是异口同声地称它为“雪中送炭”。

  一枚鸡蛋的“定心丸”

  德青源鸡蛋是北京超市里随处可见的品牌。公司生态园存栏蛋鸡260万只,日产德青源鸡蛋150万枚,满足北京市场25%%的鸡蛋供应。今年1月,AC尼尔森公司的数据显示,德青源占据北京有品牌鸡蛋市场71%%的份额。总裁助理苏军骄傲地说:“由于订单太多,我们的销售只能选择性地发货。”

  五六年前,德青源远没有如今的“风光”。那时,德青源的第一批鸡蛋刚刚在试验鸡场诞生,老总钟凯民在农科院小区尝试以每斤5元的价格售卖鸡蛋,并试着让更多人知道他的鸡蛋如何与众不同。

  2002年是德青源极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德青源人在延庆投资建立了中国最现代化的蛋鸡场,并开始了“蛋鸡规模化健康养殖配套技术中试及示范”的研究,这一项目得到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支持。

  “这笔转化资金是70万。”时隔5年,经历了多次注资和项目资助,公司研发中心的副主任刘旭明仍清楚地记得当时这笔转化资金的数额。他说:“当时我们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德青源面临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这使股东们意识到必须从试验鸡场进入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而生态园建设投入巨大,光一期建设就需8100万元,公司必须寻找新的投资。对于这种以工业化手段生产鸡蛋的模式,社会上还有很大的争议,公司的股东中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这笔70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适时出现在他们面前,对于8100万的投入来说不过是百分之一都不到的份额,但是对当时的德青源来说却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帮助,是对我们企业的极大认可,说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有前途的,信心也就更加坚定了。”刘旭明如此总结当时的感受。这70万还产生了一个让很多人未曾想到的结果———投资者会更加关注国家给予资金支持的企业,从而减小了集资的压力。

  此后,项目在初步形成的15万只蛋鸡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模化蛋鸡健康养殖技术,形成了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了更加成熟的蛋鸡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平台。

  与此相伴的是,生态园一期建设完成,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302万元,利润23万元。

  一片湖泊的“清新剂”

  如果说德青源的幸运之处在于它在起步阶段就得到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那么秦泽荣博士的“水体修复剂”则是在质疑声中得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帮助,他兴奋地将这笔资金称为“娘家人的鼓励”。

  秦泽荣是日本大阪大学的博士,留学归来的他从事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已有十余年,2001年他的一个进行厨房垃圾处理的生物技术项目得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支持。戏剧性的是,这个项目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在厨房垃圾处理中大显身手,却转化成现在的“水体修复剂”。

  秦泽荣在京郊的稻香湖畔酒店人缘出奇地好,门口的保安见到他的车就会热情地跑来:“秦博士,您来了,我帮您找车位。”说起个中缘由,秦泽荣很是得意:“因为我给他们消除了稻香湖里的恶臭,让他们有了一个空气清新的好环境啊。”

  现在的稻香湖一片碧波荡漾的江南景象,很难让人想象3个月前的恶臭情形。那时,稻香湖是一个与它的名字刚好相反的臭水湖。“黑褐色的湖水里漂浮着各种絮状的藻类,一到夏天便会散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人工打捞、化学去除、挖深湖底、回灌自来水,效果都不理想。”稻香湖投资公司的孔令永说。

  今年5月16日,秦泽荣开始用微生物办法治理稻香湖。当时,酒店的管理人员十分担心,他们害怕这次治理又会失败,也担心会不会使本已污染严重的水体情况变得更糟。整个投放过程他们一直在旁观看,而且坚持每天取样监测水质。“我们哪知道他往里投了什么?我们只相信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孔令永笑着说。直到3个月后,曾被评定为“劣5级”的景观水升格为3级水,酒店上下才放下心来。

  在污染的水体中投入一种生物制剂,这些制剂会将水中的有害藻类杀死,并产生有益藻类,再将鱼类投入水中,鱼儿以水中藻类为食,以此形成新的生态圈使水体得到彻底净化。这听起来是颇为神奇、甚至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因为这“不可思议”,几年来,秦泽荣面对的质疑和不信任从未减少。

  6年前秦泽荣获得的50万转化资金至今为他津津乐道:“6年前的境况比现在要差许多,那笔资金是‘娘家人’对我的最大鼓励,尽管有一些人质疑我技术的可行性,但是国家看到了它的价值和前途,给了我科研成果转化资金,实在让我感动。”

  一颗种子的“催长素”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原有的品种遭遇严重的病虫害威胁时,推广能够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就显得更加紧迫。

  然而,让焦虑、彷徨中的农民接受新品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转资金帮了一个非常及时的忙。”在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邯郸284”棉花成果主要负责人杨保新回忆起2003年的事情依然唏嘘不已。

  “邯郸284”棉花成果在2003年获得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资助,当时邯郸地区棉花生产面临的境况很不乐观。

  2002年冬至2003年春,棉花收购价格从8000元/吨上升到11000元/吨,上涨37.5%%。处于全国棉花优势区域的邯郸在全国棉花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质地适中,是棉花生长发育较理想之地,棉农的期望可想而知。

  但是,来势迅猛的棉花病虫害让棉农焦急万分、无可奈何。河北省农作物病虫监测网当年8月初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7月22日邯郸市馆陶县调查,病田率95%%,病株率63%%,部分叶开始焦枯卷曲。

  1999年选育成功的“邯郸284”,集优质、高产、抗病性强、早熟等特点于一体,1999—2000年,“邯郸284”参加黄河流域麦套棉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创造了两个第一。尽管成就令人瞩目,但是杨保新当时率领的是一个仅有四五个人组成的科研小团队,课题组每年的科研经费只有区区3万元。

  课题组曾到村里做过调查,问农户影响种植品种选择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农民的回答非常朴实:跟着别人种。看别人种的好,明年自己跟上。杨保新决定培养典型户、建立示范基地,并且是在几个省的不同地区培养典型户。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下发,为“邯郸284”的及时推广解决了经费问题。课题组不仅为典型户免费送去了品种和肥料,更带来了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方法。

  “典型户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搞砸了,这个品种从此是很难进入这个地区了。”杨保新说。

  “这个品种与以往的品种相比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抗病性非常好,不易生病;还有就是早熟不早衰,以往的品种还没到成熟的季节就衰落了,非常影响皮棉品质和产量。”邯郸县河沙镇南文庄村民示范户张兆林如此评价“邯郸284”。他去年种了50多亩“邯郸284”棉花,增收1万多元钱。

  典型户培养好了,示范基地建好了,他们组织远近的棉农来参观。这项成果被评为2005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2006年该品种已在黄河流域晋、冀、鲁、豫等省适宜棉区累计推广面积达750万亩,亩增收165元左右,累计经济和社会效益7.4亿多元。

  多年来,虽然我国每年产生几千项农业科技成果,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推广率只有1/3,推广的普及率不到1/3,大部分被滞留在试验室或科技档案室,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直接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设立,就像一场及时雨,大大帮助了这一问题的解决,“19.5亿”是看得见的数字,而它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远远不是数字能够估量的。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7-10-26/13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