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镇实验学校从2008年开始实施‘零’作业教学改革,‘铲除’了以往教师赖以提高分数的大量重复性作业,‘倒逼’教师苦练专业基本功,不仅走出 了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还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改革实践,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近日,记者在山东东营市利津县采访时,利津县教 育局副局长李自忠介绍说,北宋镇实验学校以教改促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快速发展的案例,是利津推动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利津县 通过实实在在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北宋镇实验学校原是一所乡镇初中,生源流失严重。自2008年起,该校以“为学生减负”为切入点,提出“零”作业的教改目标: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 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刚一开始,老师们并不适应。但几年辛苦坚持下来,老师们经历 了“不适应——应付——适应——积极响应——主动行动”多个阶段,逐渐尝到了“零”作业教改的甜头。“我们不再在劳而无功的作业布置上争吵不休,而是在高 效率的课堂上下工夫;不再在如何利用作业控制学生的‘小聪明’中费脑筋,而是在大有学问的教学研究上下功夫;不再在无休无止的作业批改中空耗生命,而是在 追求专业发展提高上下功夫,促进了专业成长。”北宋镇实验学校教务主任季海东说。目前,该校已从原来只有800名学生的学校,增加到1600名学生。“ ‘零’作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也先后获山东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师之道,贵在师德,重在学养,而教师专业发展 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利津县教育局局长毕宜军说,“自2007年以来,全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举措,培训与 管理相结合,并在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并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深入开展‘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已开展了和谐高 效课堂建设年、教研年、读书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年等系列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毕宜军说。利津县近年来深入开展“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强化教师教 研教改意识和能力,仅2013年就立项“‘十二五’省级以上规划课题16项,在全市首届政府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量占到全市的27%。
据了解,在具体工作中,利津县重点抓“三头”,即“领头”——校长队伍建设,“重头”——教师素质提高,“源头”——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校长“领 头”方面,通过校长论坛、各级培训、讲评课比赛、课程领导力评估来推动校长带头读书学习,培养学习型、专家型校长。在观念转变“源头”方面,研制了“利津 县教师阅读书目”,精选了120本教育科研书籍,引领教师读书交流,并搭建平台请专家走进来、送教师走出去交流学习,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 “学校发展,教师第一,教师素质提升是其中的‘重头’。”利津第二实验学校校长李白杰说,“目前教师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再让教师拼时间、拼体力已不 合时宜,必须为教师搭建比业务、比能力、养正气的良好发展平台,通过扎扎实实的教改实践,追求绿色的教学质量。”该校专门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小组,着力打 造高效课堂,研究实践“‘自主——引导’式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在小学部构建起了“乐学”课堂,初中部实践总结形成了“三段五步式”课堂模式。近年 来,该校有6人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如今拥有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
利津县还组织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县直学校骨干教师支教农村学校等活动,引领、推动带动县域师资均衡发展。自2005年以来连续9年组织实施教师业务 素质考试,作为暑期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考试考场按照高考考场标准设置,全程电子监控录像。2013 年,我们还特邀第一实验学校的学生当监考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负责教学研究和师训工作的县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武俊秋说。此外,武俊秋还主持了省教育 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新课改的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引领、推动带动县域教师专业化快速发展提供了 智力支持。
通过深抓教改实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利津县有效推动了教育内涵发展和整体质量提升。在东营全市社情民意电话调查中,利津教育连续4年位居 第一,并先后荣获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县、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12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魏海政)《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 11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