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1-11  互联网

  凯风(主持人):各位嘉宾好。今天是我们中国村官周刊编辑部“村务茶社”开张的日子,感谢大家光临。今天有幸请到的各位嘉宾,有活跃在农村养老事业一线的女村官,有一直关注农村养老事业的学者,有来自社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还有关注养老与女性问题的资深媒体人。欢迎大家就农村养老这个话题畅所欲言,深入互动,交流做法,启迪思路。

  黄海群(中国妇女报社社长):就农村养老来说,农村妇女依然是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主力军,承担着60%以上的养老照顾工作。把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与解决农村妇女就业、创业问题相对接,是村干部尤其是女村官义不容辞的责任。

  韩小红(农家女杂志社社长、总编):其实,各地的女村官已经在积极探索农村养老经验。有的村,建立老年公寓、幸福养老院,修建老人活动室;有的村提倡敬老文化,督促子女签订养老协议;有的村发展集体经济,提高老人收入,接济养老基金;有的村开展老人互助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社区养老服务。

  凯风:说到女村官的探索实践,不如我们请来自基层养老一线的村干部谈谈。

  叶新洲(湖北省广水市李店乡黄金村养老院院长):我从28岁就在本村当村官,知道留守老人看见村干部,多数希望能拉着你聊一聊他最后的养老、安置问题。2012年3月8日,我在北京农家女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挂牌成立养老院。

  农村养老和城镇养老有很多不同。首先,农村养老主要还是家庭养老的观念,老人是不愿意进养老院的,这就得动员,跟老人讲道理,告诉老人能进养老院是有福气。其次,除了每人每月55元的养老补贴,农村老人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所以在农村集中办养老机构收费必须考虑公益性,我们的收费标准最初定在每月380元,运营是亏本的。好在村里的志愿者发动得不错,后来我们开展一些低偿服务,用来补贴养老院的运营和基础设施改造。下一步,我们考虑做一些改制尝试。

  凯风:叶院长的实践,显然是集中收容养老模式,建立农村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兼顾低端人群的供养型养老保障与中端人群的支持型养老需求。集中养老需要注意:双方必须事先自愿签署规范的书面合同。

  郑冰(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农民协会会长):说到农村老人问题,其实我不太同意这个提法,老人不是问题,老人其实是个宝。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农村养老,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和出路。

  像我们那里,是2人一组、3人一组,去给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做饭、打扫,跟老人聊天,听到很多家庭故事,做护理员的妇女感觉有意思,就每天回来总结,开始自我教育,慢慢发现从老人身上能学到好多经验。

  农村老人也有学习需要。不识字的老人一天识一个字,也很高兴。有的老人喜欢唱戏,就组织在一起编戏曲,还有喜欢跳舞的,也都组织起来,我们还办社区老年大学。对有病的老人,根据病种分成不同团队,请来保健医生讲课,结果又发现很多懂按摩、会偏方的老人,大家互相自我保健。我们不需要做老年公寓,我们在社区找到12户,可以容纳100多位老人自愿出资集中就餐。

  凯风:看来郑冰那里的经济条件要好一些,养老焦点是解决老人归属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采取自费购买养老服务加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分散入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这是类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

  胡静(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村委会主任):我2009年从专家那里听说养老资金扶助社模式,就动心了。村“两委”干部6人每人凑足2万元,当年10月12日挂牌成立养老资金扶助社,我是理事长。宗旨就是:资金扶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村里老人入社资金2000元,直到老人去世,本钱退还子女,中途退社也退费。

  第一期入社的老人只有15位,当年年底每人发放300元。2010年,有40人入社,年底每人发放570元。区委、区政府觉得这种模式很好,拨给10万元,2011年,每位老人领到720元养老金。

  村里年轻人要发展、想贷款,找金融机构不好使。但是如果村里老人肯作保,就能在资金扶助社贷款。年轻人贷款如果逾期不还,在村里就没法再抬头做人,所以,每月28日我们一通知结息,没人会不结,每个月的资本都能全部收回。我们现在资金规模已达300万元。

  凯风:这是跟上面两种模式不同的又一种农村养老实践,合作金融性质的资金扶助社实际起到“放水养鱼”作用。就是当资金运作越来越庞大时,需要严格规范放贷程序,评估项目风险,避免投资无法及时回收。

  樊丽敏(河北省肥乡县民政局主任):我们县是省级财政困难县,我们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走的是建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路子。这种互助幸福院,是县里一位村支书首创的。办院模式就是:集体建院,集中自助与互助。

  村集体利用闲置土地或校舍、厂房、村“两委”办公室,改建、扩建幸福院,也可租赁打工农户的闲置院落,改造成集中居住的免费老人院,配齐家具、家电、厨具、暖气,接收年满60周岁、能够自理的单身老人,政府每年给予每人350元运行补贴,余下费用由村集体补足。老人跟村委会签协议后,只是免费入住,生活所需的衣食与医疗保障,仍由子女承担。幸福院院长一般由村支书担任,没有服务员,都是自助服务,年纪轻的照顾年纪大的,老人从自家带粮搭伙做饭。互助幸福院在我们县已经全覆盖。

  凯风:全县村庄全覆盖?那确实很了不起。这种模式里,政府的补贴与支持很重要。遗憾之处就是具有前置条件,无法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农村养老问题,肯定要走互助道路。老人互助成为习惯后,农村的生产效率、生活质量,以及老人的精神健康都会提升,政府与社会的力量也才能做得更多。

  刘筱红(华中师范大学农村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我其实想呼吁,农村养老事业不能性别化。政府也好,社会也好,不能把养老事业归结为女性化事业。农村的现实是留守主力系“386199”部队,农村女性和女村官在养老事业中发挥作用更大,是不得已的选择,需要呼吁和鼓励更多男性加入到养老事业中来。

  另外,探索养老模式,要提倡尊重老人独立人格,尊重老人自主选择,我觉得几位女村官的探索,都提供一个共同经验,就是让老人参与并投入自身养老事业,成为养老事业的主体。

  凯风:我非常认同刘老师的观点。养老事业应该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美丽老年事业,不应该是充斥性别刻板定型偏见的事业。而且,刚才几位女村官谈到的经验里,从募集资金走向经济独立,从互助服务走向生活自理,其实都是老人脱离家庭依附发展健康人格的过程。

  方为芳(北京市东城区农家女居家养老服务社社长):我跟各位的角度不同,我不是直接从事农村养老事业,我们是为进城务工的农家女提供就业与培训平台,帮助农家女参与到城市养老服务中来。

  很多进城务工农家女,从来没有做过养老护理服务,更不了解专业养老护理。我们会提供岗前培训,在上岗过程中,我们每周末会进行岗中培训服务,包括指导交流、互助交流和恳谈会等,我们还追踪评估选出优秀服务员。通过参与这些培训活动,农家女慢慢熟练胜任养老服务工作,并找到自身价值感,积极融入城市。

  凯风:农村女性对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解决就业岗位,得到专业培训,产生职业认同,甚至拿到劳动部的资格证,成为专业养老护理员,这就造就出职业女性。不仅有助于全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帮助农民工转型成为新市民。

  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我们需要重构老龄时代城乡统筹养老的新文化。有的女村官已经谈到,老年人并非就丧失价值,就一定不能工作,老龄文化需要重新打造。

  其次,我们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城乡养老的现代服务模式。刚才各位谈到好几种养老模式,其实别的地方也还有一些实践。比如说浙江省的温州农村,20多年前就有退下来的村干部互助建起老人公寓,完全是自主式的、互助式的,他们自己设计老人公寓图样,然后自己施工,老人入住后,还自发选出老人村村委会。

  居家互利和居家服务呢,我专门去农村看过,完全是从需求出发。也就是有的农户家有残疾人或患病老人,需要留人照顾,但子女留守就不能外出务工,村干部发现这种需求后,就对接一些留守中年妇女一对一服务,双方自愿协商条件。

  凯风:这个方法容易效仿,尽管比较初级,专业性还不够,但这种自发尝试能够基本满足村庄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杨团:而且是一种最低成本的居家服务,村干部只负责牵线搭桥。像这样的方式,各地村庄都可以学习。即使村集体经济薄弱,也能提供服务对接。当然,还是需要通过培训提升服务质量。还有一些城郊村采取的方式是:农村建养老院,吸纳城里老人,这就把城乡统筹起来。

  凯风:我采访过河北省廊坊市和石家庄市周边的一些城郊村,他们就是这么做的。城郊村建养老院,不仅能吸纳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老人,而且提示我们: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可以有各种形式和方向。

  杨团:还要培育农村养老服务的资源来源。这就说到经济了,刚才几位村官都说到资金问题,特别讲到发展集体经济。其实放开思路,发展农村养老事业,不仅需要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可以通过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综合集体经济,这样能覆盖、辐射更多村庄和农户。

  凯风:说到集体经济与养老事业的关系,这话就长了。除了常见的兴建养老院、发放养老补贴、年节慰问等形式,就我了解,还有些村庄把村集体的部分土地产出用于补助村里高龄老人,有点类似传统的“养老田”概念。

  王甜甜(山西省河津市柴家乡下牛村大学生村官):我们村比较穷,养老院办不起,村民就想办法自给自足。农村老人不习惯闲着,那就给自己挣养老金。我们村有种药材的传统,引进良种嫁接国槐,槐米产量高,售价也不错。老人种植一亩,每年就有上万元收入,基本就是一种保障,而且槐树修剪成低矮的小树形,田间管理容易。另外,村里农户种植的国槐,槐米收获主要就是靠老人采摘,老人很适合做这工作,还能挣钱,大家都很高兴。

  凯风:王甜甜说的是很有村庄特色的助养老人之道。马彩琴(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库村书记):每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我们村2003年就投资建成老年公寓,但老人不愿住,只能从村干部家属开始发动。

  老年公寓归村里所有,村里老人廉价承租入住,可以一直住到身故,房间空置后仍租给下一位老人。慢慢地,村里老人愿意住了,到现在已经不够住。需要建更大的养老院,但是我们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土地指标问题。

  浙江农村创业发家的老板很多。村干部除了发展集体经济、争取政府支持,还协调社会各方资源,借助个人慈善和企业捐赠,为老人提供更多福利和服务。

  凯风:整合政府和民间资源,借助优惠性政策、打通慈善与养老分界,确实都是发展农村养老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企业、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有助于缓解农村养老事业面临的资金、人才和服务难题。

  农村养老事业,是一个千头万绪的复杂话题,也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朝阳事业,更是各地村干部能够干事、建功的工作领域。今天,有女村官带来几种不同模式的养老探索,也有专家为我们解析实践经验。希望这一切,都有助于启迪我们的村官开阔思路,并学到工作方法。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3-01-11/15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