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讨项目启动会”上,专家建议调整当前“撤点并校”政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0年,我国农村小学数为440284所,而到2010年则只有210894所。十年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了52.1%。
表面看来,“撤点并校”集中了教育资源,减少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压力。实际上,撤掉的校舍被闲置或挪作他用,老师还是那些老师,不过是从农村转移到了城镇,学生小班变大班,老师的负担轻了。但是却把负担转移到农村上学娃和家长两代人身上。原来上学在家门口,不用家长接送,也耽误不了劳作或打工。“撤点并校”后,娃娃们不得不跑到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更远的地方上学。妹妹家在山东德州农村,过去娃娃们都是在村里上学,不用家长接送。后来学校撤并,不得不去4公里外的镇小学。孙女上学后,因父母在城市打工,只得由妹妹骑着三轮车每天4次接送,所以责任田都打理不了,只得转租出去。在农村,只要有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娃,就必须有一位家长全职照应,造成的负担是“撤点并校”决策者始料不及、难以想象的。
学校撤并把部分政府的经济成本转嫁给农民的经济成本、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安全风险。专家调研显示,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变远4.05公里,安全隐患增加;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成为农村家庭的额外开支。所以,“农村教育办学重心应该适当下移”,是和国情、顺民意的。就近入学,破解两辈之难,才是适应“新教育、村”的办学理念,推动农村和谐进步发展的根本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