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农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网友投稿  2011-01-24  互联网

  本报讯(记者 李建山 通讯员 慕小燕)襄城县范湖乡文庄村村民王某去年患脑血管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治疗,先后花费15万余元。王某原本就不富裕,如此一来更是雪上加霜。正在王家人一筹莫展之际,襄城县卫生部门及时送去了合补偿金6万元,帮助这个家庭摆脱了因病致贫的困境。

  这是我市2010年积极推进合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享受合补助的参合农民496.77万人次,补偿金额4.34亿元。

  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局了解到,2010年我市合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数字显示,随着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合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了120元,大病住院封顶线由去年的3万元提高到6万元;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参合农民达到347.41万人,占农民总数的96.29%,较上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完善合政策措施,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率。2010年,全市卫生部门在认真分析近年来合运行情况,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了合部分补偿方案,实行市级以上补偿最低30%保底、本年度内二次住院起付线降低50%、15日内同病种再次住院可累计报销,部分县(市)实行了二次补偿。

  同时,我市从农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对儿科、精神病、结核病及中医药项目等实行优惠政策,儿科、精神病、结核病市级住院补助起付线减半,报销比例提高10%;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提高10%,县级中医院住院起付线降低100元;结核病门诊纳入当地重症慢性病管理,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

  开展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直补。目前,我市24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市级直补,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市级直补的基础上,扩大了省级、跨市定点医疗机构直补试点。去年12月,省级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即时结报,使参合农民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都能及时报销医药费用,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

  积极推进门诊统筹试点。禹州市作为全省开展门诊统筹的试点县,运行基本平稳,在禹州市试点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襄城县为第二批试点县,采取家庭账户+门诊统筹+大病统筹的模式,参合农民在门诊看病也能按照一定比例报销医药费用,防止小病不及时治疗酿成大病,同时防止门诊转住院现象的产生。

  探索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鄢陵县、襄城县作为全市开展合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积极学习和推广外地成功经验,探索、总结单病种限价管理、住院总额预付、床日费用控制等支付方式改革措施,襄城县采取了县级按平均住院日和人均住院日住院补助双控制,乡级按基本床位日和人均日补助费用双控制实行了阑尾炎等14种限价手术的改革方式;鄢陵县采取总额预付制的改革方式,并申报了省级年度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1-01-24/14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