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推进600万农民进城落户的民生解读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9-16  互联网

近期,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通过“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的方式,推进全省600万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此举,改变的不仅是农民的身份,而且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民收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而深远。今日,本报开设“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栏目,旨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推进全省600万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当前,“农民进城落户”已成为三秦大地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源于近日我省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即用5年时间,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全省2760万农村人口中,将600万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移到城镇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待遇,以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

7月15日和9月2日,省政府两次召开会议,专门部署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我省全面小康和西部强省建设的大事。全省上下务必形成共识和强大的推动力,推进全省600万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

打破二元结构 加快统筹发展

让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是从户籍制度入手的一项重大综合性改革。长期以来,户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将人们与社会福利、生产资料等紧紧捆绑起来。与城里人相比,农民即使在城里打工上班,也会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交友、择偶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落差,或受歧视,或同命不同价。“跳农门”,成了无数农村青年最大的“梦想”。

当前陕西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差别较大,农民收入低且增收困难,已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时,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农民二代、三代,户籍虽在农村,不少人既没有分得承包地,也不能享受城里人应有的社会保障,成了城市边缘人,不利于城市管理和治安。

“打通城乡之间的限制,已超出单纯的户籍范畴,必将对社会公正和谐带来深远影响。”代省长赵正永强调,大力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让有条件的农民完全融入城市,退出农村用地,既可通过复垦增加耕地,又能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建设性用地指标实行有偿转让,增加农民的资产和财富积累。据测算,600万进城农民退掉土地后,剩余农民即使按目前的农业生产效益,人均纯收入每年也可增加168元,涉农补贴增加50多元。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民收入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全面加快的关键时期,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城乡统筹改革的探索。我省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如果不采取超常规措施加速推进,就会错失良机,不仅会制约工业化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而且会影响全面小康和西部强省建设。

农村居民进城时间表和路线图

陕西省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综合配套、有偿自愿和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用5年时间,将600万有条件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力争到“十二五”末,城镇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在城市有一定工作生活基础的农村居民,是进城落户重点。他们实质上已脱离了农村,是当前最有条件、也最有意愿转变为市民身份的人群。比如,从今年起,农村籍复员军人就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全部转为城镇户口;在城镇长期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也可以直接在城镇落户;农村的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在县城、乡镇落户。同时,对自愿到小城镇落户的农民,留出适当过渡期,三年内可暂不退出农村的承包地。就全省来说,中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重点,各地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加大重点镇建设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落户创造条件。

农民进城落户后,在申请廉租房和公租房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对待,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拿出一定的房源专项用于解决进城农民的困难。

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农民进城落户的基础在户籍,关键在社保,根本在就业。

目前,陕西省已完全具备了推进这项工作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600万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完全有保障。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现在就在城市工作,不需要重新安置。根据规划,2015年陕西省工业化水平将大大提升,工业销售收入将净增1万多亿元。据测算,1万多亿元至少还可增加160—200万个就业岗位。此外,还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政府完全有能力支付转户农民的退地补偿,有能力担负起农民进城的成本支出。

基础和条件具备了,还需要强化措施,搞好服务,让农民政策看得明白、手续办得顺利、户籍落得踏实。这样,才能让广大农民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老百姓办事最怕“脸难看,事难办”。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打破常规,提高效率,方便群众,让农民一次性审查和办理完各种手续。省市县镇四级都要成立农村居民进城落户领导小组。如果在办理过程中出现衙门作风,再好的政策,农民也难进城。

“农民进城以后,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公共资源配置,还要在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有具体的跟进。”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政策的要点不仅仅是户口,更重要的是宽松的政策环境。”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措施要细化,配套要完善,增强操作性。否则,农民进了城也难以久留。

陕西省坚持“让利于民”原则,实行宅基地补助标准全部高于现行征地平均补偿水平。其中,最高的西安是现有标准的6倍,最低的汉中也达到3.5倍。承包地的补贴,全部按当地流转费用加农业直补的平均值,以10年计算,一次付清。

目前,西安、宝鸡、渭南等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600万农民进城落户,变化的不仅是身份,更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历程。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0-09-16/147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