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行走粤西粤东多个留守儿童聚集村,发现“问题少年”比“好孩子”更扎眼
-亲情失落、学业失教、心理疾病、行为偏差、安全失保……我省100多万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忧心
-关注留守儿童与扶贫相结合,广东欲破困局,3409个贫困村将建“希望家园”
这些孩子数量庞大,普遍存在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
这些孩子喜欢城市却只能留守,城市打工者微薄的收入和高企的生活成本,夹击着留守少年儿童们的梦想。
这些孩子不少心情郁闷,全省100多万“不开心”的留守少年儿童,已经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
扶贫济困,广东并没有忘记这些非常值得关注的孩子,破解留守儿童困局的广东尝试已在进行。前不久,共青团广东省委、省民政厅扶贫济困工作座谈会上,把关爱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希望家园”建设定为扶贫济困的重点项目。
一场青年人积极主动投身于攻坚“穷广东”的战役正在打响。
返乡留守的哀愁
城市打工者微薄的收入和高企的生活成本,夹击着留守少年儿童的梦想
9岁的张湖君是河源龙川县黎咀镇梅州村小学仅有的两个学生之一,现在上一年级。
对于山沟里的梅州村来说,湖君其实是一个“大城市来的孩子”———她出生在父母当年打工的地方,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在当地幼儿园接受启蒙,去年下半年才和二姐张湖红一起回到村里。
她们的父母张建华与胡庆容在广州的制衣厂打工十多年,每人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原本也够一家人糊口,但去年元月胡庆容偶然查出患上甲状腺肿瘤,一年来看病吃药花去4万多元,几乎耗尽家中积蓄,三个女儿的学费成为这个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张湖君两姐妹被送回老家。从此,大都会与贫困村之间的巨大落差,在这两姐妹的身上投下格外鲜明的光影。
把女儿交给年近80岁的爷爷奶奶之后,夫妻俩在村里待了不到两个星期便回了广州。之后的两周,小湖君几乎每晚都在哭,而姐姐的眼泪也差不多流了一个月。
“都是躲在被子里面哭,除了妹妹没人知道,还要安慰妹妹,说妈妈很快就会打电话回来的。”
半年后,茂名化州管桥镇三角车村的陈月辉也有了同样的遭遇。11岁的她和父母,厮守在一起的时光只有短暂的三年。
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土地寥寥,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去了深圳打工。8岁时,她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父母将她接了过去,安置在龙岗区横岗镇窝肚村一所打工子弟学校里读书。
虽然是从一个村挪到了另一个村,但龙岗区窝肚村有个前缀“城中”。刚到那里时,陈月辉并不适应———没有了田野生活,离开了昔日玩伴,她整天闷闷不乐。
陈月辉不想离开,但父母微薄的收入和大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夹击着她的梦想。一家蜗居在一间出租房里,每月房租600元。而她在城市里接受义务教育,无法享受老家免费的待遇,每个学期需要支出近2000元。
无比留恋,只能无奈
酷爱画画的湖君将所有作品塞进灶间烧毁,留守让她歇斯底里
刚回来时,姐妹俩都听不懂老家的客家话,上课跟不上,跟同学也没法交流,异常孤独绝望。“就只能闷在房间里看书,除了看书还是看书。”
湖红说,在老家最缺少的就是友谊,所有的同学都要重新认识、重新交朋友。在广州时,湖红学舞蹈、钢琴,湖君爱画画,参加漫画比赛还得过省级的银奖。回到村里后,湖红没法跳舞了,湖君也不再画画了。胡庆容一开始还经常寄画笔、画纸和漫画书回家,鼓励湖君继续画画,但她后来却表现出强烈的抗拒。
“妈妈你再寄画画的东西回来我就受不了了!”在电话里,湖君对着妈妈歇斯底里。
再没有老师同学和她一起分享作画的乐趣,再没有人赞赏她、艳羡她、给她荣耀与奖励,不久,湖君就把自己所有的画都塞进灶间烧掉了。“不画了,画了没用。”
谈起在广州的生活,湖红的泪水不禁溢出了眼眶。她不想被送回家,但她又太懂得父母的难处。“真的是没办法。我见过他们借钱,压力实在太大了,只有把我们送回来才有可能让我们继续读书。”
茂名化州三角车村,共有人口5000多人,其中近一半家庭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少年儿童遍及19个自然村。据统计,三角车小学共有学生460人,父母亲长年外出打工的有160多人,比例达到1/3以上。
今年2月份,在广东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团省委副书记陈东和省政协委员、省财政厅副厅长沈梅红,联手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广东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关爱工作”的提案,留守少年儿童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提案指出,据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留守少年儿童约有4000多万人,平均每4个少年儿童就有一个多留守少年儿童。
而随着广东“双转移”政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外出务工青壮年人口的持续攀升,广东已成为全国留守少年儿童超过百万的七个省份之一,并且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100多万“不高兴”的留守少年儿童,已经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亲情失落、学业失教、安全失保
一项政府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社会民生问题
“独立,懂事,乐于奉献。”茂名化州官桥镇三角车小学校长李亚文,对留守少年儿童学生有着积极的评价。
但令人忧心的现实是,南方日报记者行走于粤西粤东留守少年儿童聚集的乡村,在留守少年儿童群体中,“问题少年”比“好孩子”更加扎眼。三角车小学校长李亚文总结,留守少年儿童主要存在几大问题:学业失教、心理疾病、行为偏差、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等。
10岁的邹丽丽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但也很“野”,本报记者在河源梅州村见到她时,她正玩得满身黄泥。
她曾读过三年幼儿班,后来又在车田镇大同小学读到了三年级,结果期末考试每张卷子上都只有十多分,现在不得不回到一年级重读。
她的父母都在广州打工,一年就回家一次。去年过年回来看到她的卷子,父亲大怒,把她痛打了一顿,用她的话说是把她“活生生逼回了一年级”。
李亚文说,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原本就很薄弱,比如他们学校近500名学生,只有十几个老师,日常教学都很吃力。“只有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无法全面顾及;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根本无法估量。”
叛逆、不喜欢与人沟通、自卑和自尊心都很强,在老师眼中,廉江市第十二中学三年级的徐强(化名)就是这样的孩子。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在中山市打工。
“每天都到外面去上网,打游戏,很晚才回家。”班主任杨伟升说,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他,徐强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除了班主任,他谁都不怕,如果女老师批评他,他肯定会当面顶撞,甚至骂脏话。”对于这样的学生,杨伟升感到无奈,管他的话怕触碰了他的脆弱,不管又等于是纵容。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辉分析,由于父母常年离家,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少年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在品行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成年后会形成人格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再想改正就很难了。”何日辉忧心忡忡。
省政协常委、团省委副书记陈东和省政协委员、省财政厅副厅长沈梅红,在提案中指出,根据省未成年犯管理所提供的调研数据,在押犯人中曾为留守少年儿童的比例达20.1%。
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新生代农民工罪犯”课题研究表明:“有犯罪记录的新生代农民工中,80%在幼年时期被留守农村无人看管,犯罪原因主要为成长环境不利、家庭教育缺失、心理功能失常。”
人身安全问题,也是与留守少年儿童如影随形的一大隐忧。做了16年老师的茂名化州官桥镇三角车小学校长李亚文,这几年来最头痛的事就是这一点。“没有父母管教的留守孩子,下了课、放了学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去哪里,家里的老人对他们根本管不住。”
破解困局的广东尝试
对接爱心、承载资源,关注留守少年儿童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关爱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关系一代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外出务工者的家庭幸福,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多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为保障留守少年儿童的权益,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但贯彻落实很不到位,留守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亟待改善。
在汪洋书记作出批示要求“抓好落实,力争成效”的共青团扶贫济困八大行动当中,“希望家园”建设是其中重要一项。这已成为广东破解留守少年儿童困局的最新尝试。
该项目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全部3409个贫困村建立“希望家园”,让留守少年儿童拥有温馨的心灵家园。
在粤西的茂名和湛江,留守少年儿童数量庞大,广东第一批“希望家园”最先在两地揭牌。5月21日,共青团茂名市委联合10所市直院校, 在化州管桥镇三角车小学创建首个留守少年儿童“希望家园”。同日,共青团湛江市委联合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雷州市调风镇官昌粤电力希望小学,也为 “希望家园”揭牌。
引人关注的“广东扶贫济困日”前后,百家省级“希望家园”示范点将揭牌成立,千名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分赴“希望家园”和留守少年儿童开展同建希望家园、同吃一顿饭、同唱一首歌、同上一节课、同许一个愿的统一行动,全面启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工作。
团省委副书记陈东说:“百家省级示范家园将着力聚集行政化、社会化、市场化建设运行的有效要素,探索形成服务能力强、承载资源能力强、公信力透明度高的标准化模式,最后集成公益慈善项目包,向社会推广。”
着眼现实,“希望家园”主要规划了“心理辅导、情感交流、学习帮助、文体活动”四大功能。陈东表示,“希望家园”是对接爱心、承载资源的平台。企业可命名援建;大学生可在这支教助学;城市少年儿童可在这手拉手献爱心;村中退休老师、老干部可在这发挥余热;爱心民众可到这结对认亲……筹建中的“希望家园”建设发展委员会正热诚期待社会各界精英加盟,贡献智慧。
4月21日,首批留守少年儿童辅导员走进羊城接受系统培训,为他们授课的“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毛军红老师说,留守少年儿童会因为志愿辅导员而得到更多的爱。
湛江“希望家园”的力推者共青团湛江市委宣传部部长黄廉东感觉到,共青团组织关爱留守少年儿童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三年后,“希望家园”会如雨后春笋般扎根于南粤大地。
团省委书记谭君铁表示,广东大部分贫困村庄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为广东经济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他们的子女仍然留在农村,“希望家园”能从情感、生活、安全和学习等多方面综合为留守少年儿童提供帮助。“从长远讲,有利于贫困村的稳定脱贫和社会和谐。”
-刺眼的数据
1.省少工委2009年上半年,随机抽查粤北山区某县4所小学321名学龄留守少年儿童时发现,超过70%的留守少年儿童学业成绩在班级属中下游。
2.省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32.1%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表示曾“遭人欺负”,主要表现在“被人恶语中伤”(占29.9%)和“被人踢打”(占16.5%)。
3.根据省未成年犯管理所提供的调研数据,在押犯人中曾为留守少年儿童的比例达20.1%。
4.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少年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少年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少年儿童。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
5.据心理学家研究,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自闭型,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二是逆反型,暴躁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