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东北师范大学从领导到教师几乎都没有休息,刚刚结束了教育局长培训班,学校又开始了本校教师的培训。该校校长史宁中的观点是:让受培训的教师能上课进而上好课,首先要培训好培训者。让受培训的教师能上课进而上好课,这是东北师大近两年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所追求的目标。
据史宁中介绍,自2008年以来,东北师大在东北三省县域农村建立了22个“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通过教育实习与置换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不仅为本校学生开辟了大量实习基地,还帮助各地政府解决了教师培训难和教学质量提高难的问题,探索了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条新路。“建实验区是个好模式,大学、地方政府、一线学校三方合作,推动当地教育和教师素质达到相当于发达城市中上等水平。”
东北师大在实验区探索出很多好的培训方法,解决了以往在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培训层次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培训随意性等问题。
一是送教下乡,科学方法引领基层教师更新观念。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期间,学校派出教授报告团到实验区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实习带队教师也要给实习基地校办讲座。2008年,学校组织上百次教授报告团到实验区开巡回学术讲座;2009年,学校所有学科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在内,全部下到实验区进行学术讲座和有针对性的学科培训,上百名带队教师为实验区基地校开展了新课标培训。这种培训使实验区教师得到大面积,甚至是全员的培训。以黑龙江林甸县为例,去年,东北师大专家培训全县教师6000人次,每名教师平均接受3次培训。 二是订单培训,从通识培训进入学科培训。从2009年开始,东北师大设计了一种订单培训方法:根据实验区教师发展实际需要,由实验区学校自主提出培训计划,东北师大不定期向实验区派遣专家、学者,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解决实验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需要,他们确定两种培训方式,一是针对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学校组织实验区教师统一到学校本部进行相关学科培训,每年两次,每次一周时间;二是根据个别实验区的现实需要,即具体的“订单”,学校派出相关学科教师到该地进行个别培训。2009年,学校根据地方学校新课改的情况,开展了数学、语文、化学、地理4个学科的培训,培训了22个县的300余名教师。
三是置换培训,实施免费实验区教师培训。每年10月,毕业生在实验区实习基地学校顶岗实习期间,把被替换下来的中学教师集中到东北师大各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重在解决学科教学疑难问题。根据东北师大和实验区合作协议,东北师大负责免费培训,并免费提供住宿。2008年和2009年,东北师大已接收实验区千余教师到学校脱产培训。
教师感言
听高水平教授的课提升观念
抚松县三中语文教师刘鹏:
去年10月,我作为实验区基地校教师,到东北师大脱产培训学习。在东北师大培训学习,听那些高水平教授的课,我在观念上有了很大提升,改变了很多陈旧观念,如刘建军老师讲“新时期下的学生观”时提出,要用未来的需要、未来的方法培养现在的学生;未来农村,要按照未来城市化的要求、观念培养学生。再比如读书,东北师大许多教授在培训时都提到读书的重要性,教育学院的老师讲“读书与专业发展”时推荐了很多书。我回来后,已经读了10本书。
短评
走下去才能了解一线所需
基础教育改革正进入关键时期,向高处前进。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优质资源的关键环节。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渴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渴望得到更多高质量培训的机会。为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服务,研究与改进教师教育,是师范大学的历史使命。
这两年,东北师大倾注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在实验区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所有从事学科教法研究的教师都下到了基础教育一线,参与教师培训。只有从事教师培训的培训者真正走到了一线,才能了解基层的教师需要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还缺什么。东北师大在培训方案设计上做到了有的放矢,结合当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类实际问题,按需设计,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东北师大深入基础教育一线,与地方合作,解决教师培训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为师范院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