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的问世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反响热烈。本文通过分析此书在大学生中引起广泛影响的原因以及在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反思,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忽略或欠缺的一个问题就是“民生教育”问题 。“民生教育”的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连日来,《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的出版在全国赢得了读者的广泛的好评。这是一部从民生视角看中国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读物。它以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七个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主题,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有理有据的佐证和有真对性、说服力的回答,达到了解疑释惑的目的。它以生动、具体、理性、现实的朴素风格直面社会的突出问题,深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尤其在青年学生中赢得广泛赞许。在我周围,许多大学生都说,《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所阐述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我们在大学思政理论课上很难学到的内容。这本书,讲的很生动、贴切,分析的全面、客观、实际,读了这本书,解答了我内心的许多困惑,让我认清楚了我们国家的这些问题,更让我有了一份强烈的责任感。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为什么会在广大的青年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原因有二,一是该书所阐述的问题是事关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具有浓厚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二是该书所彰显的“理论说服人”的魅力。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全书用全面客观的视角从历史、自然、社会、国内外背景等方面对社会民生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理论的说服力透彻,能够征服了广大青年学生。同时,从《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在大学生中所产生的反响以及对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反思,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忽略或欠缺了“民生教育”的问题。
民生教育,在思政理论课上不容忽视,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当前我国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尽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但是“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创新教学手段和形式上下功夫,还要在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民生教育,正是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内容的有力探索,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手段。因此,重视民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主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民生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的需要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就如同,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必不可少。从狭隘的概念上来说,民生是指人们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关系人们自身发展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民生教育内容丰富,具体涉及到经济发展、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这是一项持久的教育,在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下,作用更加凸显。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即思想的挑战,时代的挑战和教学的挑战。思想的挑战即大学生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思想上的多变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突出,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缺乏判断力;对社会问题的缺乏理性的分析,极易出现“随风摆”的现象;对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问题认识不够,社会的责任意识、爱国主义意识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方面缺乏引导;时代的挑战表现在: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全球问题错综复杂,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转型阶段社会矛盾和问题突出;教学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思政课教学滞后于大学生思想和时代的发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效果方面存在许多不能令人满意地方,如内容上就理论抽象、枯燥,缺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窒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让同学们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枯燥乏味、空、大、虚的课程。
面对上述挑战,思政课教师要以时代发展的眼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和重视民生教育,这符合思政教育的规律和实践的要求,因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社会感。这些价值、理想和信念的培养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过程中的,是脱离不了社会实践发展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民生教育,让学生在了解社会民生问题的基础上,澄清了对社会问题的疑惑和误读,加深了对中国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重视民生教育,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必然要以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为前提条件。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社会总体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并将继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局面。但在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在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之时,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通常,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国家通常处于矛盾凸显期,各种不和谐的因素也会随之出现。当前的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矛盾凸显的时期,经济社会虽在高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公、腐败严重等一些社会民生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民生问题已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李长春出席在今年5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道德、理想和信念是以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反映依据,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共同的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责任感都是以社会的现实状况和问题为轴心的。当前大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社会中,对各种社会问题还没有理性的分析能力,对各种腐朽思想和消极负面现象很难抵制和消除,导致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以及对社会问题产生了迷茫困惑的局面。如果不能给予针对性的分析、解释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将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也激起不了大学生们的兴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如今面临着不少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产生漠视 、厌学的尴尬境地。据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在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中显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习不敢兴趣的占受调查人数的37%,对部分课程感兴趣的占52%,而感兴趣的仅占11%” 。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高度重视民生教育。民生问题是大学生关注的切身问题,是大学生各种思想问题产生的中心所在,是我国基本国情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民生教育,有利于让教育的内容更加接近现实、接近生活、接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达到思想的本质转变。
三、重视民生教育,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断层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说服人和改造人的工作。说服,不是用强制或武力手段,而是用理论的魅力达到内心的彻底接受。改造,不是短期的或表面化的转变,而是一种思想内化为行为的持久的本质转变。思政教育的本质工作要能以理服人,让大学生达到本质的思想转变。目前,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安于现状,缺乏社会实践,对生活和现实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思想上摇摆不定。他们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但对社会问题认识不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清,没有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的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认同感。这些存在的思想认知问题实质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清。因此民生教育将是加深大学生认清中国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民生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问题,从内心上获得持续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教育如今存在着一个根本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能否保持持续性的问题。如何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在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持续性和一致性?一些大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信念,但走入社会、投入工作后,他们遇到许多在校园中未曾遇到的社会问题,如分配问题、公平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等问题。有些人因这些问题而对党和政府产生抱怨和不满,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诘难,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信念发生变形扭曲。因此,解决大学生思政断层问题,还是要引入民生教育。在大学阶段,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把社会的民生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通过对社会民生问题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了大学生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通过民生教育强化了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一些挑战和挫折,现实出现的问题是短暂的,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价值追求。当进入到工作后,他们会更加从容地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更加充满自信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民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