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潍坊:新农合让农民看病有底气

网友投稿  2009-12-02  互联网

  人民网潍坊12月2日电 据潍坊新闻网报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在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自2001年开始,我市积极探索在农村建立以“两险共担、多方筹款、全面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模式在青州经过试点后陆续在全市推广。2006年,全市共有7个省级试点,其余全部被纳入市级试点,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了全覆盖。2007年,我市16个县市区被纳入省级试点。到2008年,全市640.06万农业人口中,就有624.91万人参加合,参合率97.63%。2009年,人均筹资额105元,参合率达到99.8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取得如此喜人的局面,得益于它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更重要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是顺应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而产生,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病实现统筹,个人账户可以累积转存,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增强了农民的自我保健和保障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另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也是此项制度受百姓拥护的主要原因。

  目前由于补偿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人才缺乏,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使得参合农民就医条件差,看病不放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乡镇级合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难以有效落实,给合基金安全带来一定隐患。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放在首位,选派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保证他们的工资等相关待遇,让卫生院能留得住人才,使乡镇卫生院得到长足、稳定地发展,让更多的参合农民能在乡镇卫生院得到诊治,减少转往县、市、省级医疗机构诊治的人数,降低参合基金不必要的支出,减轻参合农民负担,真正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促进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村卫生室是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由于缺乏投入,部分村卫生室建设水平低、服务能力差、管理成本高。目前,许多卫生室尚未纳入合定点机构,给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带来许多不便,影响了合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市还将借助国家和省市提升村卫生室能力建设的东风,加强村卫生机构建设,扩大村级定点卫生室数量,方便就医补偿,让参合农民公平享有合政策。同时给予乡村医生一定的岗位补贴,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参合农民服务。

  统一的补偿方案和模式,对参合农民就诊、转诊、诊疗用药目录、补偿项目、补偿比例等都作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便于参合农民了解合政策,有利于减少因认识上的误区造成的矛盾和纠纷,为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同时也便于各地执行,减少因标准、方案不统一造成的监管障碍。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也实现了参合农民在统筹地区外就医即时报销。


  经过几年的运转,我市合制度深受农民欢迎。自2003年试点启动以来,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筹集资金14.75亿元,补偿2128.33万人次,支付补偿金9.95亿元,其中获得万元以上补偿的5543人次。参合农民得到了实惠,缓解了看病贵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覆盖率也由2006年以县为单位100%,提高到2008年以村为单位100%;参合率由2006年的88.2%,提高到2009年的99.82%;个人筹资数额由2002年的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15元以上;人均筹资额由2003年的10元提高到2009年的105元。年筹资总额将达到6.5亿元。其中个人交费不低于25元,各级财政补助80元以上。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9-12-02/14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