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师资困难成为农村教育最大“短板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3-13  互联网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基本上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但农村教师队伍状况令人堪忧,师资困难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孩子“上好学”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建设农村教师队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优秀老师从村到乡到县到市单向流出
  “如果没有对教师的投资,其他投资都起不到真正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指出,近几年我国在农村义务教育硬件投入上下了大力气,但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还须加强。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县一所民办中学校长王石齐介绍说,由于城乡资源配置不均,村里的好老师流到乡镇,乡镇中学的好老师往县城流动,而县城的好老师80%都往市区和省城流走了,“就像割韭菜,长一截就割一截,最后就矮化了”。
  优秀教师不断流失、留下来的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手段落后,导致农村里问题孩子、辍学学生越来越多。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农村小学26岁以下的教师占1.3%,40岁以上的占40%多,难以适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隐性辍学以及一些偏远农村学校学生的辍学率还很高,有的学校辍学率高达16%,远远高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不应超过3%的标准。
  调整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政策
  除了工资待遇低、农村生活条件差、城乡资源配置不均等原因外,很多委员强调,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政策也导致优秀教师“进不来、留不住”。
  “编制标准政策是决定教师编制数量与合理有效配置的核心。”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按我国现行2001年的规定,城市、县镇和农村小学生师比为 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为13.5∶1、16∶1和18∶1,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此标准实行几年来造成我国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减少,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整体压缩近10%,并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造成很多规模小的农村学校与教学点由于缺少编制而难以为继。
  针对城乡倒挂的中小学教师编制严重不合理问题,民进中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尽快调整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倒挂教师编制标准,适当放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配置标准,并对山区、牧区等特殊地域,寄宿制学校和分散教学点等特殊学校的实际情况配置一定比例的附加编制。
  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如何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委员们纷纷建言。“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导向,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朱清时委员说,要切实保证教师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公务员。而民盟中央建议,应落实义务教育经费的“省级统筹”,设立专项津贴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设专项基金用于教师宿舍维修改造、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提高班主任津贴、边远地区津贴等,要做到条件越差、生活越苦、补助越高。
  为给农村学校补充新鲜血液,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指出:“要建立城乡教师之间的有序流动机制,让城里的老师、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去教书。”
  对目前在岗的农村教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建议,要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每位农村教师每学年至少受训1次,每次不少于20学时。教师培训经费应由各级政府分级承担,市县两级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9-03-13/14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