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拿出专属名额供其转正
在南粤广袤的山区里,代课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文化,工作努力,担负启蒙农村少儿之责,可报酬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既当老师,又做农民。但哪怕生活再窘迫,他们都未曾想过要放弃这个职业———因为要是我们走了,村里的娃咋办?
幸而,教育改革逼近了他们。明天就是教师节,这个教师节他们感受到别样温暖。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谋划每年拿出一定的编制专给代课教师,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转正考试,成为公办教师。
“希望这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而是有个切实的政策能给我们指出一条明路,否则,我们前途仍然渺茫……”
农村代课教师一周吃不到一顿肉
一座破漏的瓦片房,黝黑,不通风。
刚下课的李新富急匆匆地赶回这个简陋的家,一边照顾患风湿病多年的老母,一边帮着妻子做饭。
但相比过去8000多个日夜,他的内心是丰盈的,脚步是轻快的。因为有着22年代课教龄的他,今年终于成了“公办”。
李新富是广东贫困山区河源东源县黄田镇久社中心学校的体育老师。1986年,他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这个学校当代课教师,“一个人要教400多个学生的体育课,还当了10多年班主任,每周工作量达到17节课”,一教就是22年。从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50元到今年8月的700元,李新富的收入一直只有公办在编教师的1/3。全家人一个礼拜吃不到一顿肉,因为怕还不起债。
只有高中学历的李新富未能赶上上世纪90年代初代课教师转正的末班车。10多年来,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当一名正式教师。于是,他不惜举债就读广州体育学院的函授班,并于2001年拿到了函授本科学历。“因为我害怕突然有一天会失去这份事业。”但为此,他又欠下一大笔债,妻子也操劳过度,至今想起来,他仍泪流满面(见右图,王辉摄)
22年来,他负债了5万多元。今年暑假,李新富所在的东源县政府拿出了20个正式编制招考录用代课教师。他凭着“够称”的学历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这个“转正”名额,工资水平一下从每月700元涨到2000多元。
李新富在42岁这年等来了属于他的日子。然而在广东其他欠发达地区,仍然有着相当硕大的一个群体顶着“代课教师”的头衔负重前行。截至2007年底,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编中小学教师507210人,另有代课教师35075人,占全省中小学代课教师队伍的67.2%。
省教育厅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代课教师的月均工资水平在200至500元之间,一般只有公办教师的1/3,尚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此外,代课教师基本上都没有购买医疗、养老和失业等社会保险,生存状况极为艰难,不得不一边种田,一边教书。肇庆怀集一位林姓代课教师自嘲“教书的农民,种田的先生”,“虽然这样说不体面,但假若连最基本的吃饭都解决不了,又如何教书育人?!”
代课教师近70%学历不到高中转正难
这么庞大的代课教师队伍为什么多年来都没有得到清退?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代课教师在一段时期内还无法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过去农村办学教育经费紧缺,而且生活环境恶劣,极少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当教师,于是村里就聘用了大量的代课教师。”河源市东源县教育局局长张曼介绍说,1998年前还有代课教师转正政策,1992年3月27日前的代课教师可通过转正考试合格转为正式教师,但1998年后就取消了这一政策,结果就“囤积”了相当一部分代课教师。
“另外,由于东源县属于山区贫困县,幅员宽广,中小学分散。”张曼举例佐证,“有些学校在山里头,虽然只有十来人一个班,但仍然需要老师。少的镇只有七八所学校,多的有20多所学校。但岗位定编却是根据全县固定学生数统一定编的,并非根据各校学生数定编,于是,教师分布不平衡就带来了编制调配不平衡,使一些偏远的学校缺编,不得不请代课教师。”
这两点原因,在省里其它欠发达地区也十分普遍。
“有的教学点不足10个学生,孩子还小,山路崎岖,甚至还要坐几小时船才能到镇上去,你们说要不要给这个教学点配老师呢?如果配,山区地市要多少编制才够?如果不配,这些孩子怎样上学?怎样读书、成才呢?”当面对同一问题时,不少欠发达地区地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人都十分“揪心”。
除了“存在即合理”的辩证外,欠发达地区庞大的代课教师队伍还因为“素质低”而面临着难收编的“最大尴尬”。
据了解,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代课教师中近70%的只有高中(中专)或以下文化水平,70%以上的未取得教师资格证,95%以上的未取得教师职称,大部分代课教师学历不合格或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不符合《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要求,教学权利和教师身份得不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认可。
“这就是我为什么借钱也要读一个学历文凭的原因。没有这样的进修和文凭,不管省里再怎么关心,国家的政策关过不了,我们同样转不了正。转不了正,就意味着生活艰难。”李新富说,“可以说,文凭和学历是代课教师的生命线。”
无疑,在超过3.5万名欠发达地区代课教师队伍中,李新富是幸运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代课老师,在没有大学生愿意去的农村中小学中,他们或者本身就仅是上过几年学的农民,虽然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样样能教,但也仅仅停留在过去的高中毕业,甚至更低的学历,够不上转正的门槛。
不发达地区各出奇招实现“代”转“正”
在这个农村最为贫困的社会群体中,多数代课老师是怀着对学生的无比热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追求而执着坚持。“一个月700元能做些什么?很多人都劝过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动摇过,但一看到操场里的孩子,我就说什么也要继续下去了。”李新富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当老师,是被现在是他同事,26年前是其初中老师的人而感动。“没有他们,说不定现在我连字都不会写。”
事实上,多数代课教师,即使是冠以“代课”的修饰词,但他们也能从职业本身找到荣誉感。连日来,记者采访的山区代课教师,无一不认为“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某种角度上看,职业的快乐满足甚于金钱的缺失。
“转不了正,也未有考虑过转行。”东源县黄田镇久社中心学校音乐教师陈文理,代课13年,在最近的转正考试中“落选”,“虽然失落,但没有想过放弃”。
不可否认,部分代课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但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我们在坚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还能不能想些办法拉一把?
2006年以前,河源市有代课教师近2000名,如今只有代课教师884名。其中,城区代课教师数为零;偏远山区县的代课教师也主要是以临聘为主,替代生育、生病或早退的公办教师。
河源市常务副市长黄建中介绍说,河源一方面大幅度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把符合资格、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纳入在编教师队伍中,稳定教师队伍。
据介绍,河源除了杜绝空编聘用新的代课教师以外,还在每年寒暑假的教师公开招聘中,除了面向应届毕业生,还拨出固定的名额专门给代课教师提供“转正通道”。同时,由于“上有政策”,下辖各县也是使出了浑身法宝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比如,东源县则在今年6月出台了招录教师实施方案,在215个教师编制中专门划出20个编制给代课教师通过考试纳入财政编制;从今年7月1日起,县统一划拨财政把代课教师工资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700元;同时从去年开始斥资200多万元,对在乡镇任教的中级职称人员实行全员聘任等。据悉,该县现有在职在编教师4595人,其中代课、民办转正的1981人,还剩下213名代课教师。“明年将划出更大的比重给予代课教师转正。”该县副县长邓卓文说。
“教育不能等,不能等到富起来才搞教育。”紫金县县长叶振云说,尽管该县一般预算收入才1亿多,但单发教师工资就花2.1亿元(在财政转移支付下),每年的教育支出起码占去总支出的三成多,“包括代课教师也是由县里统发工资,同时为了解决部分代课教师素质较低,或专任教师缺失的问题,县里还拨出一定经费加大对这部分教师的培训力度”。
据悉,不仅河源,在惠州、梅州、韶关等地市同样是在大力提高教师待遇的基础上,通过如每年拿出专属名额供代课教师转正,加大培训力度,把好临聘人员学历关、提高代课教师待遇、设立特殊津贴等办法,逐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记者谢苗枫 梅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