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破学生中考户籍壁垒 合肥教育公平开始“破冰”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5-30  互联网

    “农民工子女在安徽可以在流入地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这是日前安徽省教育厅对08年中考做出重大政策调整之一,此举是安徽省改革现有户籍与学籍管理制度的破冰之举,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破除户籍对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考的限制。

    我国的考试制度与户籍制度紧密挂钩,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说明政府正在逐步放开招生限制,给流动人口更多的公民待遇,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信号。


沈阳农民工子女就学指定学校砂山街第四小学二年二班的老师宋铃(右)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安徽中招政策调整:农民工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

        王晓玲是六安市裕安区人,从小学时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合肥上学,今年在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学读初三,这两天王晓玲特别开心,学校召集所有的象她这样的外来务工子女及家长开会,告诉他们农民工子女今年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王晓玲说:“我一直想报考合肥市第六中学,因为中招政策的一些限制,本来已经打消这个想法了,现在我终于可以报考自己中意的学校了!”

        近年来,因为户籍问题致使农民工子女无法在流入地参加中考的矛盾已越来越突出,各大城市虽然纷纷建立农民工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就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市就读后,因受户籍限制却不能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只得返乡就读。由于各地课改程度和教材存在较大差异,过去所学内容与原籍学校难以衔接,造成这些返乡农民工子女学业延误。

        安徽省教育厅今年做出规定,今年中考,“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可在流入地就读学校报名并在流入地参加考试录取,也可按照本人意愿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录取”。

        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学有900多名学生,其中100多人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校长潘声福对此深有感触:“农民工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让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可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待遇,是教育公平和均衡的体现。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人性化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这个政策可以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安心地投入工作,更好地为流入地经济服务。同时,农村孩子跟随父母到流入地接受教育,与留守儿童相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更多,这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合肥第六中学校长范广伟认为,农民工子女到城里上学体现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这也是中央关注农村教育精神得到具体的贯彻。农民工子女经过刻苦努力考上城里的学校,可与城市孩子实现优势互补,农民工子女可以给城市孩子带来刻苦、用功、好强的学习习惯;城市孩子的灵活、社会化也可感染农村孩子,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城市化”进程。

        “三元体制”下 农民工子女急需教育公平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他们的户口是农村的,但其基本的活动场所却是在城市中。有的甚至只是在春节期间才回到农村生活几天。由于受现行政策制度的阻碍,这些人不能成为城市一员,所以称之为城市农民工。城市农民工长期受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就业制度等一系列限制,虽离开了土地,但又不能进入城市。他们已成为一个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均不同质的群体,构成我国目前社会结构的“第三元”,他们是处于边缘状态的“边缘人”。

        有资料显示,目前约有两亿农民工流入城市,在城市读书的农民工子女逾两千万。当前,很多城市高中只接纳户籍学生,面临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子女们如何接受再教育,成为农民工面临的难题。阜阳市是安徽省劳动力输出主要城市之一,据阜阳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每年这个市因受户籍限制不能参加升学考试,不得不从父母打工城市回乡读书的学生达8000多人。这些学生大多是读完小学后,因不能参加父母工作所在城市的升学考试,不得不回原籍读书,从而造成了大批的留守儿童现象。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亲情和良好的学校教育,其心理不健康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儿童,若不能得到合理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对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不稳定的因素。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的范和声教授认为,虽然很多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付出,但却很少有城市愿意接纳这个“第三元”群体,究其原因还是受户籍的限制。当前,各省份自行划定中考、高考录取分数线,一些城市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担心加剧当地城市子女的高考竞争压力,而不愿让农民工子女参加当地的中高考。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重要原因,城市教师不愿意往农村流动,造成大量优势资源留在城市。上海、北京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实行自主招生,优先录取本地生源,对外地生源只能择优录取。一个城市的不同城区之间也存在着教育资源水平差异、优势资源不平衡的现象。

        安徽省教育厅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给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有效的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之后面临的教育瓶颈问题,是关注农民工的一项人性化举措,对于解决留守儿童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平稳过渡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关专家认为,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政府正在逐步放开招生限制,给流动人口更多的公民待遇,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实现社会公平首先是教育公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后面临的教育、社保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长期漠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使问题恶化。不断去探索、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是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在现行的户籍和学籍管理制度下,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仍有较大困难,只能通过措施一步步的实现,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另外,大量农民工子女来到城市就读,城市学校能否有接纳的能力,这些农民工子女能否适应城市的教育和生活,教育部门能否顺利的引导农民工子女完成“城市化”进程,城市能否顺利的容纳这批“第三元群体”,这都需要家长、学生、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据记者了解,合肥市已于几年前开始执行类似的政策,放开对农民工子女的报考条件,户口在外地,学籍在合肥的农民工子女都可自愿选择是否在在合肥市还是回乡报考。合肥经济开发区还出台了一些向农民工倾斜的政策,如07年开发区内所有学校均面向区域内农民工招生,只要具有一年的暂住证、经商或务工证明等,其子女均可报考。合肥一六八中学还专门设立“宏志班”“珍珠班”面向成绩优异的农民工子女,实行减免学杂费。去年合肥市33所配套小区学校的建成,也有效缓解了城区内部分就学压力。

        范和声教授表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但绝对的公平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很难完全实行,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安徽省放开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是打破中考户籍壁垒的破冰之举,也是教育公平的可贵突破。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应有预期的规划以及后续配套措施的出台,如在不破坏原有秩序的同时,合理吸纳、疏导农民工学生流,以及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更好的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等等。同样,农民工子女本身也应尽快熟悉城市学校的教育方法和生活,掌握好计算机和创新等现代化技术,早日融入同学群体。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05-30/14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