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我们不是天使,我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只是因为我们从事了医疗卫生这个职业,我们才学会了治病救人的技术。在灾区营救生命,是我们最理想的工作状态,也是我们职业生涯的最亮点。
——一位灾区医生
一天运送200名伤员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昨日上午10时,湖北省医疗救护车队队员徐勤超抽空从绵竹向亲友发来短信,报平安。
徐勤超是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救护车司机,随我省派出的50辆救护车支援灾区。
14日,他们抵达绵竹灾区,从上午8点到次日凌晨3点,救护车不停地转运伤病员,轻病员就近就医,重症病员转往成都,仅18日夜间,他就往返成都与绵竹两趟。救护车队一天要运送近200名伤员,每天抽空休息时,他们常常会被余震惊醒。(记者陈媛 通讯员聂小霞)
一天做了7台骨折手术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昨日下午,记者连线襄樊农工医院医疗队队长马杰得知,他们在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伤员大都需要立即手术,有时一天会做7台骨折手术。
目前,住院伤员已达到600多人,还有伤员被陆续送来。马杰说,绵阳市用于骨折手术的医疗物资非常缺乏。因余震不断,队员们一旦得到警示,要立刻把伤员或背或抬转到街上的帐篷里,等余震过后,再转回医院。尽管队员们休息时间非常少,“但大家都想尽可能地多抢救一个伤员。”(记者刘汉泽 通讯员孟光春)
没有安全感是孩子最大的心理问题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昨日中午,记者连线在灾区的我省心理专家沈鸿丽。她介绍,对灾难的深刻记忆和对余震的恐慌笼罩着孩子们,他们表现出的过度惊恐、没有安全感让人担心。
当天上午,一名4岁的小女孩不停地啼哭,不吃不喝,“我紧紧地抱住她,拍她的背部,对她说,‘不要害怕,我们和你在一起。’”沈鸿丽说,孩子目前最需要爱的干预,最好的方式是给他们拥抱,包括拥抱孩子残缺的肢体,让他们放松。 (记者罗欣)
强忍泪水为子弟兵上药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昨日上午,我省医疗队深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蓥华镇,给在一线日夜奋战的解放军官兵们送医送药。
医疗队员到达时,正碰上轮换下来的百余名战士吃饭,看到只有几小碟黄瓜、白菜,队员们问“还有别的菜吗?”一名战士乐呵呵地回答:“这已经很好了!”他说,12日以来,大家只吃过四顿米饭,条件好的时候也只能靠干粮充饥。数百人的营地,一个帐篷都没有,被子往地上一铺就睡。队员们看到战士们条件艰苦,都沉默了。检查发现,多数官兵患有皮肤病,部分还出现了腹泻症状,有的双脚打满血泡。
在给战士们留下各类消炎药和外用药后,医生们强忍泪水,轻轻地用药棉为战士擦拭脚上的伤口。(记者陈媛 陈文君 通讯员高翔 涂晓晨)
黄瓜莴笋表谢意
昨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牛鼻村一组72岁的刘爷爷,骑着三轮车,带着女儿和外孙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驻灾区医疗所,送来自家种的黄瓜和莴笋。通讯员刘宇摄 见习记者陈文君
年过半百的护士汗湿的衣服没干过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石艳宇 通讯员李大庆)“我有28年的医护经验,我是军人的母亲。”就这么两句话,51岁的陈燕玲成为救灾医疗队的一员。
陈燕玲是武汉市七医院一名护士,到达绵阳灾区后,她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开始来时食物紧张,仅有榨菜和稀粥。现在,我们能吃上米饭、黄豆和辣椒,非常不容易了。”陈燕玲说,连续一周,队员们每天工作18小时,恨不能分身配合搜救队员,抢救伤员。“身上汗湿的衣服一直没干过,队员们所有的精力都用于抢救伤员。”身患胆结石的陈燕玲也曾因体力不济而头晕,但一看到从废墟中抬出的伤员,又本能地冲上前。
凌晨,巨石滚落“床”边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昨日零时,什邡蓥华镇瓦窑村医疗救助站,武汉医疗队队员刚刚在用桌子拼成的床上睡着,突然一阵地动山摇,把队员游建从床上震到了地上。一块山上的巨石急速滚进帐篷,他快速向后退,石头滚到床边,紧挨着他停了下来。
大家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躲到桌子下。余震过后,他们赶紧到各处查看伤员情况,所幸伤员都很安全。(记者陈媛 通讯员祁虹 赵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