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王修林谈医疗卫生:公共医疗卫生必须回归公益性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4-18  互联网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整个“医改”的重点和难点,但不管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如何,回归或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大家的共识。本届政府对此有三个方面的部署:一是完善和落实政府职责。政府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和考核,完善医院的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二是建立健全医院的现代管理制度。如技术人员、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准入制度,质量和服务的评价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等。三是改革医院的分配制度。要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分配制度,而不是像以前主要靠“就医量”来追求效益,切实担负起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职责。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它不仅关系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关系着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与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您觉得代表委员们对“医改”最关注什么?

        王修林:我作了一个粗略统计,在4000多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和600多个书面发言中,社会建设占了约三分之一,而医疗卫生占了社会建设的十分之一多。委员们对医疗卫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两个方面,特别在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上呼声很高,认为当前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偏低,希望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记者:当前,全市480多万农民对“医改”有着热切的期盼,本届政府对于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特别是财政保障性的支出有哪些新打算?

        王修林:一个方面是提高筹资水平。现在合的筹资水平是每人50元,今年要提高到100元。这是2008年市政府要重点办好的实事之一。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去年和今年我市共投资2.5亿元建设了197个镇卫生院,前两年我们还建设了4300多个村卫生室,今年要全面完成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规范达标建设。

        记者:您刚才提到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的财政支持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那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本届政府在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上有什么考虑?

        王修林:非典之后,我们加大了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市立医院东部院区5亿元左右的投资就是全部由财政来承担。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海慈医疗集团的国医堂现在已经动工,市中心血站正在建设,投资约4亿元的市妇幼保健中心今年可以开工,市中心医院也在规划建设中……这些项目大概需要财政投入10亿多元。可以说,本届政府在医疗卫生的投入上比上届政府加大了很多力度。

        记者:您认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在全国“医改”的“大盘子”还没完全确定时,本届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公益化和监管问题上有哪些想法和措施?

        王修林: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整个“医改”的重点和难点,但不管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如何,回归或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大家的共识。本届政府对此有三个方面的部署。一是完善和落实政府职责。政府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和考核,完善医院的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二是建立健全医院的现代管理制度。如技术人员、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准入制度,质量和服务的评价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等。三是改革医院的分配制度。要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分配制度,而不是像以前主要靠“就医量”来追求效益,切实担负起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职责。此外,要落实医疗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制度,通过正在实行的医生处方互认等制度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除了落实政府职责和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外,公立医院的改革还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不管要面对多少障碍和多少困难,我们一定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

        记者:目前,市民对社区医院关注度比较高,有的人也可能存在一些看法,主要是担心其医疗水平不能够迅速满足日常看病的需求。

        王修林:从当前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来讲,一些社区医院确实存在医疗水平不高、医护人员需要培训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大型公立医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是高水平、专业化,而社区医院的要求是全科医生,我们要在积极培养全科医生的同时,建立起大型公立医院与社区医院的互动机制,也就是正在推行的双向转诊制度。目前,全市二级以上的医院大部分都和社区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的协议。我们要看到,提高医疗水平特别是专业医疗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加强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而医疗卫生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为市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记者:公共卫生安全越来越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夏耕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要实现全市安全无疫情的目标,就我们青岛目前的医疗体制和保障水平来说,您觉得一旦出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我们会有一些很好的应对办法吗?

        王修林:非典之后,我们开始了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等方面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这个“青岛模式”也得到了卫生部的认可,可以说青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公共卫生安全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政府职责的必然要求,特别是今年我市承办奥帆赛,更增加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责任。在体系建设上,我们基本构筑起四级公共卫生的网络;在重大疫情防治方面,我们建立了360个症状直报体系和657个疫情直报信息站;更重要的是,我们投资4500万元建立了信息指挥系统,这个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对我们防治重大疫情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我们还按照国家的部署,对艾滋病等一些重大传染病实行了免费治疗。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应急处理,是检验我们能否真正构筑起“防火墙”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我们有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并建立了4支200多人的专家队伍,来指导各区市进行重大疫情防治。

        记者:随着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医改”的积极推进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健全,五年后青岛的医疗卫生状况会怎样?

        王修林:目前我们医疗卫生的保障体制是广覆盖低水平的,随着我市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教兴医”的实施,未来五年青岛的医疗水平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公共卫生方面,我们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疫情预报监测体系,并结合奥帆赛的举办,不断和周边城市、国家建立起信息互通关系,届时我们对疫情的防治要比现在更加有把握。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04-18/14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