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农村的普通教师,“两会”了,我有几句话想说。我不想提工资的事情,毕竟比我们教师挣钱少的人还有的是,我只是想替农村的孩子说几句话。
第一,农村“并校”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实际呢?由于生源的减少和农村校舍的简陋,农村大规模的“并校”行动很有必要,此举不但优化了教育资源还精简了教育行政机构。但是,方圆数十里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行政村只有一所初中可以接受,但只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是否太“夸张”些了呢?农村不同于城市,没有什么私家车,也没有校车,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很难解决。初中生可以寄宿,但小学生和幼儿呢?农村和城市不同,平原和山区不同,什么都应该讲究些实际,我想“并校”不是最终目的吧?
第二,农村初中、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何时能真正减轻呢?我不清楚教育主管部门是如何看待教育减负这个问题的,从我———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来看,至少在我周围农村的初、高中里,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具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很蹊跷的现实是:对初、高中学校组织的补课,很多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是默许甚至鼓励的。一方面在政策上呼吁减负,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中“加压”,甚至把“加压”作为谋取政绩的手段。对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是不是需要反思呢?
第三,应该多关心一下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不经意间,很多人把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都忽略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传统的农村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农村孩子的需求了。他们也需要心理疏导,也需要一个心灵的港湾。在国家不断减轻农村中小学生经济负担的同时,是不是应该给孩子的心理增加一些营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