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恢复农村中等师范教育势在必行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2-20  互联网

  我国的师范教育在2002年发生了重大变革。为了提高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学历,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中等师范学校被专科师范学校所代替。全国一千多所中等师范学校在一夜之间削减得只剩下不倒一百所。面对农村小学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急需加强的严峻形势,恢复农村中等师范教育势在必行。

  一  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在培养模式上、专业上、年龄上的结构性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而随着中等师范教育被取消,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的状况日趋突出。主要表现是:

  (1)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紧缺,数量不足。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师生编制标准是,城市师生比为1:21,农村师生比为1:23.5;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的不公平。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再加上交通不便,小学布点较多、办学规模较小。按照这种“一刀切”的编制定员,明显造成农村教师短缺、运转困难,越是贫穷落后的农村,越是偏远欠发达的山区,这种教师紧缺情况越严重。而教育部在2006年推行的全部清退44.8万代课教师的政策后,使这些地区的“师荒”加剧。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小学教师中最缺的是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信息技术教师。有些小学这些课常年不开,一些开这些课的学校也是勉为其难,让一些教师充当“多面手”,身兼6门甚至8门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些30岁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虽然经过自考、函授、电大等成教渠道拿到了大专文凭,但所学专业往往与教学无关,只是戴上一顶徒有虚名的学历帽子而已。

  (3)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在农村“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中国青年报》2007年3月1日的一篇报道说,对某县级市2172名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平均年龄为47.1岁,其中45岁以上的占66.4%,30岁以下的只占14.5%;类似于这个县的情况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地方则更加严重。例如,湖北省英山县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51.2岁,湖南省常德市农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9.3岁。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与生机盎然、童心溢发的教学对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性格情趣低落,体力精力不济,使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缺乏生机活力,影响和制约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偏远山区小学教师数量短缺、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教师不愿到农村小学任教。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别使得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望“农”生畏,从教却步。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工作条件苦、生活待遇低、教学环境差,大专院校师范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农村任教,即使勉强去了,也是把在农村小学任教作为一种过渡、一种跳板,一有机会就向城市流动。有很多小学已经连续5年没有进过一个新教师。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设置“特岗”教师的办法,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面对农村小学教师几十万的缺额,区区几万“支教”教师只能是杯水车薪。况且无论是特岗教师还是支教教师,都是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荒”问题。随着国家“二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山村孩子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完成义务教育的情况将得到根本改变,但山区小学师资的匮乏却令人担忧。面对这样的现状,有人说,也许农村的孩子明天不用担心学费,却要担心由谁来教他们?明天,由谁来教农村的孩子,这是对小学教师培养体制提出的一个尖锐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农村中等师范教育最具中国特色

  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师范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灵魂,是改变贫穷与落后的有效途径。”这是非常正确的观点,是对农村师范教育的最中肯的评价。

  首先,农村中等师范教育的生源好,培养的教师质量高。因为中等师范直接免费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所以上中等师范投资少、见效快,受到农民家庭的普遍青睐,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优秀初中毕业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中等师范。由于生源质量高,经过三年的师范教育,这样的中师毕业生很管用,他们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很受农民欢迎。中等师范毕业的小学教师,现在都是农村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为农村教育撑起了一片蓝天。农村的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反映,上个世纪的中师毕业生比现在的大专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还管用。

  其次,中等师范的课程设置适合农村小学教育。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在这方面中等师范教育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中师教育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高考升学压力,所以它开设的课程在提高任教能力上极为实用。比如体育、舞蹈、音乐、绘画、三笔字(毛笔、硬笔、粉笔)、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手工劳动等课程,涉及面广,能力要求高。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教师,更适合儿童活泼的天性,更能适应小学教育的需要。而在这一点上,直接从高中毕业招收学生的师专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望尘莫及。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师毕业生能够在农村安下心、扎下根,是“永久牌”,而不是“飞鸽牌”。中等师范一般都设在地、县级城镇,不在大中城市。在中等师范求学的学子,没有考研究生的导向,更没有留在大城市的奢望。他们毕业后就回到他们赖以生长的农村,对农村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非常熟悉,很快适应,完全能胜任农村小学教育。特别是能够在贫穷落后的偏远山区安心工作,是中等师范教育普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中等师范毕业生的上述特点说明,农村中师教育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师范教育,是最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师范教育。它为农村小学教育培养了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实用性最强的师资,他为农村基层教育的发展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三  恢复农村中等师范教育势在必行

  对中等师范教育的“一刀切”,实际上截断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源头活水。现在城乡教育差距明显加大,城乡教育的不公正、不公平日益凸显。如果不能从源头上保证农村小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那将给农村教育带来严重危害。

  在农村教书,关键是要有安心扎根农村教育的事业心,要有胜任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学历不能代表事业心,文凭不能代表能力。在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上,唯文凭、唯学历的倾向与当前农村教育的实际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如果一心只想着“与国际接轨,和世界同步发展”,而忽视了中国的国情,脱离了中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贫穷落后农村的实际,那只能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主观臆断,必将给农村小学教育造成一种新的桎梏。

  有人建议,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由专门机构培养。实践证明,中等师范学校就是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最好的专门机构。在农村小学教书不能过分看重学历看重文凭,首要的是事业心、责任心、胜任力。如何就地培养学得好、留得住又能胜任农村小学教学的年轻教师,恢复中等师范教育、发展中等师范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选择。中等师范曾经大量吸引着具备优秀潜质的乡村少年,他们大都是农家子弟,对乡村有一种天然的朴素情感,他们专业基本功全面扎实、工作态度勤奋踏实,回到乡村任教,没有好高骛远、见异思迁的想法,是最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我们不是天天喊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吗?中等师范教育就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农村的发展要靠教育,合格优秀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今天师范教育的质量,就是明天基础教育的质量。要保证师范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保证师范教育生源的质量。师专只能招收高考第三批录取的学生,且所学专业课程不能适应小学教学的要求。而中等师范可以招收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且所学课程能够适应小学教学面宽识广的要求。农村的教育现状说明,与其让三流的高中毕业生上师专后到小学任教,还不如让一流的初中毕业生上中师后到小学任教更能保证教学质量。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是发展乡村教育,实现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留住了老师,就留住了农村教育的希望。实践证明,中等师范教育是一条适应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需要,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途径。只要在招生制度、培养制度、就业制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恢复中等师范教育后,必将给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7年,高等师范院校开始了免费师范生的试点。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回归,实际上是恢复师范教育的属性。师范教育应当为中小学培养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教师。恢复师范生免费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恢复中等师范教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善举,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杨庆余)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02-20/14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