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已成熟

网友投稿  2008-01-30  互联网

访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

均衡推动教育发展是标准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中国教师报:金厅长,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出台这样一个标准?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和意义吗?

        金  燕:标准就是学校建设的依据,因为现有的标准是1987年制定的,当时的标准,在推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20年间,教育发展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安徽省所有的中小学都通过了两基达标,已经有很多学校超过了这个标准。这也就意味着,现实需要有一个新的标准出台,来推动义务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顺应这种需要,在新的义务教育法出台之际,省委省政府在《进一步促进安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教育办学的新标准,以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我省的基础教育发展。因此,2007年初我们就着手在考虑这项工作。
 
        中国教师报:这个标准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金  燕:我们为这个标准确定了两个原则:第一,一定要有前瞻性;第二,一定要符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学校的建设主要取决于经济状况,所以,我们分析了一下安徽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决定这个标准既不能太超前,又不能没有难度。太超前不符合安徽经济发展的实际,但标准也不能太低,因为学校建设,按要求起码要有几十年的使用年限,不是今天建了,几年后就拆。所以,新标准比过去的标准有所提高。而在全国范围来看,大概处于中上水平。

        另外,这个标准不仅仅要推动教育的发展,而且要均衡推动。这是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均衡,主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在学校建设的某些方面我们的要求是一致的。比如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这是办学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一项基本指标,这个标准设定没有差别,因为城乡学生应该享有同等的最基本的办学条件。

        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城乡差别。比如,国家标准要求农村小学最少要有12个班,我们考虑到农村一些边远山区教学点无法撤并,所以,还是把最低标准定为6个班。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教师报:目前中国的现实就是城乡存在很大差别,尤其是安徽省,省内情况非常复杂,既有山区又有平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的可行吗?

        金  燕: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出的是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目前,这个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其原因有三:一是上上下下的教育发展观有了重大改变,二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投入,三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

        过去,农村办学条件要比城市差很多,最典型的就是一些地方的国贫县。不过,你现在到国贫县去看看,那里的农村学校比一般的农村学校还要好。因为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他们的转移支付力度。我到教育厅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跑了不少国贫县的学校,看过之后,我都觉得很惊讶,条件好得出乎意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这个标准是符合我省实际的。

        还有,这几年城市化进程特别快,可以讲,农村学校在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人数,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减——这是我们通过对一些地区在校生变化情况分析得出来的数据。后来,我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有关部门对全国农村学校的统计分析数据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大面积迁走之后,很多农村学校都成为了空巢。安徽省没有这么快,但是,很多学校的在校生数减少的速度着实很快,村一级小学在校生有200人左右就已经算不少了,很多只有100来人。所以,提出生均校舍面积城乡统一标准是可行的,甚至,农村还要好于城市。
        
        中国教师报:从现实来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图书馆建设方面,农村学校还比较落后,有些学校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这些建设也需要不少的投入,乡村学校的经费能够保障吗?

        金  燕:去年开始,国家建立并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这些方面经费的使用都有明确规定,而且经费标准在逐年提高。新机制的建立使农村中小学发展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一年的情况看,从里面拿出一部分钱来用于现代化教学仪器的配备没有问题。

        我觉得我们这个标准既结合了国家的要求,又结合了我们安徽省的实际——省情和教育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了国家一些大的政策的实施,比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我们的标准还是实事求是的。
   
均衡教育做得好,初中不应该出现大班额

        中国教师报:新标准规定了班额的标准是50人左右。但是,现在很多学校还存在着60~70的班额,甚至个别学校还有100人的大班额。您能不能分析一下大班额的原因在哪里?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金燕:现在安徽省大班额和复读生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只是我们,经济发展比较差的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复杂,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和就业等政策的导向问题。学生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家长普遍认为不走这个独木桥孩子就没有出路。

        安徽省每年的高考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多,而一些大城市录取率已是百分之八十多,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因为录取率低,复读生问题非常严重和突出。2007年,安徽省有大概有60万人报考参加高考,其中有十多万都是复读生。

        如果要强行用一纸行政命令严厉禁止复读这恐怕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想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能不能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社会力量办一些培训机构。

        这个矛盾只能逐步地消化,不能一刀切,去年有些县就做得很严格,当然也是出于教育均衡的考虑,后来家长和学生就要拿着刀子捅教师,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今年教育部有一个很好的做法——协助计划,拿出3.5万个高考招生计划支援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五个省,安徽省增加了一万个名额。虽然这在总体招生计划中所占份额不大,但是对于被录取的这10000个孩子来讲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教育部已经重视这个问题,并开始实施。

        解决大班额问题,从地方上来讲要着力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主要不是校舍不够,关键是师资队伍不足。这种情况在高中比较普遍,初中也有。2008年以后,师资问题摆上重要位置,过去大家都在忙着建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后,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了教师队伍,包括数量和质量。现在省里面已经把师资建设作为一个课题在研究。

        这也是我们教育不均衡的体现。如果做得好,我觉得初中不应该有这么大的班额。

教育厅均衡发展的抓手——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和监测机制

        中国教师报:新标准很好,怎么保证它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呢?

        金  燕:我们有我们的抓手——要对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考核监测。

        首先,把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到对各个地市教育局的考核当中去。过去,我们对市教育局没有考核,2007年安徽省出台了《关于实施2007年度省辖市基础教育重点工作评估考核的办法》,开始对教育局重点工作目标做考核。评估考核内容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中小学安全工作等。均衡发展就是其中一项。第一年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三个内容:有没有均衡发展的规划和方案,领导有没有尽职,城市的择校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近一段时间正在组织考核。

        第二,进行均衡发展合格评估。我们从乡镇考核起,一直到县、市。首先,一个乡镇有多少学校达到了办学标准的要求,才能算是办学相对均衡,达不到标准免谈均衡。同时,要强调乡镇政府对教育发展的责任。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教师工资等问题都由县级政府来管理了,普遍反映要进一步增加乡镇政府对教育责任的问题。我们发现,凡是乡镇政府领导重视教育的地方,教育发展就很快,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加强他们的责任。比如说,建设学校需要征用土地,这几年土地政策相对吃紧,矛盾非常突出,这就需要乡镇政府出面协调和统筹。

        我们还要评选出均衡发展工作的先进市、先进县。我们对市教育局的考核和省政府对市政府领导的考核完全不同,对政府领导的考核主要看对教育的投入多少,而我们要看教育局长做了多少工作。这个评选大概要两三年评选一次,因为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给他们时间。

        均衡发展不是一句话,必须要在逐步建立考核机制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来。标准加上考核促发展。

        也有人提出,考核带来的很多压力,可能会让很多人有怨言。也许会有怨言,但是因为有了考核,工作压力会更大,同时也会形成竞争态势。有了标准和监测,我们就能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推进。权衡利弊,我们觉得一定要形成这样的机制。

        通过2007年的尝试,程艺厅长决定从2008年开始,增加考核的内容。现在,我们的考核还没有成系统,下一步我们要逐步建立系统考核体系。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要从考核市教育局开始呢?

        金  燕:因为现在实行县财乡管机制,很多钱从省里直接拨到县里,市一级管理基本落空了,影响了市局管理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时候变成了省厅直接一竿子到底,安徽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类似这样的扁平化行政管理似乎有很多困难。所以,我们想办法调动市一级的工作积极性。
   
均衡发展一定要实施教师交流

        中国教师报:有关学校硬件的规定在新标准中占了很大篇幅,您刚才讲了很多也都是学校的硬件。您认为硬件建设在教育均衡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金  燕:其实学校建设还是应该注重内涵。所以,虽然学校硬件条件的规定在此标准中占了一定篇幅,但是关于学校内涵建设的内容还要更多一些。

        学校的内涵最重要的是师资。师资建设如何体现均衡?一定要打破现有的格局,实施教师交流。

        铜陵教育均衡做得不错,地方也不大,但是目前还是做不到教师的完全交流,关键原因是教师待遇差别太大。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同城同酬。日本、韩国教师都是三年一交流,他们的老师待遇,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一样的。现在正在进行工资改革,我们希望区域内的教师工资基本上是一样的,这样就能够大面积交流了。
  
        现在合肥市已经开始尝试,迈出了第一步。市区教师的工资基本一样,三所示范性高中进行教师交流,每年交流1/3,相应地,生源也进行平均分配。

        农村方面,阜阳市和滁州市开始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乡镇的老师到农村工作有困难,怎么办呢?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中心完小,他们把所有的教师关系都放在完小里面,教师也住在完小。现在“村村通”了,白天到村子里上课,晚上回来。农村学校最缺少的是音、体、美、外语以及计算机教师,而每个学校都配备齐全各科老师又太浪费。所以,就安排这些学科的老师“走教”,由完小统一调配,效果非常好。
    
        中国教师报:均衡教育不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吗,为什么合肥的教师交流从高中开始?

        金  燕:示范性高中对义务教育的导向作用太大了,如何把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直接影响下面初中的办学。作为系统工程,必须高中初中小学一起抓,只抓义务教育根本不行。
   
教师缺编是农村教育中最突出的矛盾
    
        中国教师报:关于教职工的聘任上,标准要求没有临时聘用人员。据我们了解,临时代课教师在安徽省的某些地方还是比较普遍的。

        金  燕:代课教师的问题在某些农村目前还是比较普遍,尤其是阜阳、亳州等地。

        这个原因非常复杂。关键是总量缺编和结构性缺编。国家对教师编制的规定有三个标准线,分为最低标准、中等标准和最高标准。根据这个最低标准,安徽省又制定了自己的标准,比国家的最低标准还要低。可是,有些地方连这个标准都执行不了。

        中国教师报: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金  燕:以前,代课聘用教师的工资由学校通过收费来自行解决,现在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了,没有收费了,教师工资怎么解决?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矛盾。

        我们发现,有些学校为了保证能够正常开课,在拿义务教育经费发教师工资,这是政策不允许的。而且,这样做也是掩盖了矛盾。我们倒是希望让这个矛盾凸显出来,这也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大家共同来研究解决的办法。
   
教育均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中国教师报: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个标准的落实有时间表吗?

        金  燕:教育均衡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近期,我们打算通过三年努力解决城区择校问题,五年缩小城乡差距,达到相对均衡。但真正要落实好均衡发展,关键不是靠几年或十几年的努力,而是每一个人都要依法办事,尊重教育规律,按照义务教育公平性、公益性、基础性的本质要求,坚持不懈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01-30/14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