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8:教育如何行走优先发展之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1-14  互联网

        2007年的教育,一直被一种战略气魄和豪情激荡着。

  在这一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2007年8月31日讲话中提出“三个优先”,并在党的十七大上向世人庄严宣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这是让教师激奋的一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这句话同样具有激发教育生产力的力量。“师范教育可以兴邦”,教师能否胜任职责影响着教育成败、国运兴衰。

  这是让百姓高兴的一年。温家宝总理提出“穷人教育学”, 全面免收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出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一项项减免补助的新政策相继出台,期望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

  这是让教育改革者忙碌的一年。无论是高考改革,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还是出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等,都是改革的印记,发展的里程碑。

  带着2007年的感奋进入2008年,新年伊始,教育工作者在思考,在展望,也在企盼,教育如何行走在优先发展之路上,国家的大政方针如何普惠众生,教育工作者如何切切实实地感觉到教育发展的阳光雨露润泽心田?

  教育升温,优先发展教育应成为基本国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列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之首,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从“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可以看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战略思路。

  教育优先发展并非2007年首提,但无疑它在2007年获得了新的内涵。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到“一个更大”、“一个更多”、“三个优先”——“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硬道理”。根据我国的实际,应该把“三个优先”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作为一个地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教育优先发展”是教育政策、教育法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涉及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以及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关乎国家教育、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发展。

  “热爱教育,就是要优先支持教育,给教育以优越的条件和环境,把教育优先作为我们的哲学理念、政治立场、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

  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教育应成为和谐良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其中,要做到“学有所教”,首要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年轻一代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分享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义务教育基本上已全面普及,比同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要高。高中阶段入学机会迅速扩大,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入学机会成倍增加。助学体系基本形成,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完成学业。教育收费和办学秩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重点部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等项任务,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打下可靠的基础。所谓促进教育公平要量力而行,就是要求我们立足国情、因地制宜,让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动农村同城镇、中西部同东部的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

  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发展农村教育是具有战略性的举措。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总体出现缩小态势,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入学率,各地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地区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中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绝对差异仍在拉大;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正在随着时序变化减小,各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异正在逐步减小。但是,我国中小学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还相当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基础教育还很不均衡。

  对此,政府应该将责任承担起来,建立起在质量均衡发展基础上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同时对承担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也要给予资助。核心问题是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应明确中央和地方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责任,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政绩考核。

  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政府应该发挥主要作用,建立以中央和省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支付体制,使农村教师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师资格制度的政策力度。

  教育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应成为上之上策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温家宝总理2007年9月9日上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和这里的免费师范生座谈,他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在庆祝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温家宝引用了一位哲人的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教育家应该是教育行业那些“关注天空”、“仰望天空”的人。

  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教师队伍建设再次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就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关心教师的生存状况,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优化他们的工作环境,化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尊重教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民族强大、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对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尊重教师贵在提高意识,做到心中真正有教师,重在付诸行动,做到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

  要不断优化教师乐于终身从教的地域社会风尚和经济环境,要按照政策改善教师待遇。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落差产生的分配洼地效应挫伤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致使骨干教师外流,而落实教师的各项待遇涉及到一个庞大特殊群体对地方财力的支配比例,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考验着这些地方的经济实力和领导的执政智慧,也考验着教师“仰望天空”胸怀大局的襟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操。

  要不断创设和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要大力依靠教育科学,特别要大力提倡旨在改善教育工作的教育研究。目前教师队伍建设最为紧要和根本的是切实保证教师专业自主权,让教师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学校变革实践,提升教师发展能力。

  要提倡“全体教师的德育专业化”,就是逐步使所有教师都具备起码的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素养,即达到专业标准。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善于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还应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

  新年总会有新愿。当举世瞩目中国的2008,当2008的中国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2008注定要成为中华民族步入强盛的一个辉煌历史纪年时,我们衷心祝愿2008教育优先发展之路会更广阔,更平坦,更顺畅。

      期待2008年成为我们教育行走的一个辉煌历史纪年。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01-14/14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