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哈达农牧民培训分校的学生在生课
阿旗职教中心
阿旗职教中心新校址落成庆典活动
在科尔沁草原最美丽的季节,记者走进了内蒙古自治区腹地阿鲁科尔沁旗(简称阿旗)。阿旗总面积14277平方公里,人口接近30万,其中蒙古族11.6万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的自治区重点扶持旗县。直到2005年,阿旗的财政收入才首次突破亿元关。就是这样的一个贫困旗县,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学校修建的十分漂亮,尤其是职业学校不仅面积大,规模也大。目前,乌兰哈达、柴达木和巴彦温都三个乡镇都办起了农牧民学校(职业技术培训分校)。这些农牧民学校在当地被称为“农牧民的黄埔军校”。
贫困旗县的职教热
在阿旗职教中心主任张勤的引领下,记者参观了位于乌兰哈达乡的农牧民分校。在走廊过道上,看到许多标语式的文字:“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家中再有不如一技在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先进课堂后进城,先学技能后务工”等。
走进学校,学员们正在上课,记者首先参观了学员的宿舍,被子叠得整齐化一,上课的学员也是身着迷彩服。据张勤主任介绍:学员统一着装,统一作息,学校要求采用的是准军事化管理,每期培训十天,授课的范围很广:农牧业生产知识、生态保护和建设、村新牧区建设、法律常识、务工常识等等,都是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年这样的培训已经开办了二十多期,学员已达到4000多人,预计年底前能达到6000人。学校本着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三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
在课间记者近距离采访了几名正在参加“村新牧区建设培训”的几名学员。隋文英,一位36岁的女同志,孩子都16岁了,谈起参加农牧民学校培训的感受激动不已。她说,过去我们种玉米为了节约土地面积,总想把一亩地种上7000-8000株,认为多种就能多收。还有过去我们施化肥,总是种子化肥一起投放,现在听了专家讲的课才知道浪费性太大,效果也不好,按标准宽垄种植才能使玉米高产丰产。更新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王兴山,今年45岁,年龄是这一期培训班里的“老大”,说起参加农牧民培训班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班了,在这里能学到好多东西。比如种紫花苜蓿,过去我们都是贴着地皮收割,既影响了产量也不利于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听了旗科技局特古斯老师讲的课,我们知道了收割紫花苜蓿要留一些茬。
“还有,我们对羊的喂养也缺乏科学性。”过去总是在没有草吃的时候才给羊添加精料,以保证羊能安全过冬,其实羊也需要储存能量,在八九月份,水草最丰盛的季节给羊适当添加些精料、粮食,能让羊体内储存一定能量,不仅能保证安全过冬,山羊的羊绒产量也高,绒质还好。我种地、养羊半辈子,现在才整明白,不学习能行吗?
班上年龄最小的数杜勇美,才18岁,家里5口人,由于家里困难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杜勇美对农牧民学校的感受,开始是新鲜好玩,后来越学越感到自己家困难的原因找到了。她说:“像我们家这样的农村人很多,不能一下子接受新观念,不懂去用科学的方法改变自己的现状,一年又一年靠天吃饭。过去即使别人家信科学,用科技致富了,也认为是偶然。”
在乌兰哈达农牧民培训学校资料室,我们看到了40多个档案盒,都是详细记录农牧民参加培训情况的。每一个档案盒中,都有好几十个学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收入,还有入学的测试和结业的考核等。在全国能建立健全这样完备的农牧民学员档案的恐怕也不多见!
在资料室记者还看到一些学员的课程书籍《外出务工指南》、《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经济》、《计算机基础》、《肉牛舍饲管理》、《农村新技术》、《奶牛养殖管理》、《羊舍饲配套技术》、《棚室袋栽香菇技术》等等,都是贴近农牧民生产经营实际的理论实践知识读本。据阿旗教育局局长李占鹏介绍,还有些课程是没有教材的,如摩托车维修,电焊技术等,我们只好去请一些从事这个行业的老板来讲课,边讲边实践,效果也不错。现在经学校培训的技术工人,经政府部门带头进行劳务输出已有2000多人,其中到辽宁鞍山华治集团一个单位就业的就达200多人。
阿旗职教中心校长张勤
针对阿旗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记者采访了汪洋同志。
时任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旗长汪洋告诉记者: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简单的哲学命题,它已成为党和政府的指导性理论纲领,成为将深远影响着今后一系列政策走向的国家意志,因此,也必然影响着我国今后的职业教育的发展。阿旗发展职业教育始于2000年9月,职教中心的成立,为职业教育、学历后教育、农牧民培训搭建了平台。仅2007年职教中心完成招生868人。职教中心采取“订单办学”、“联合办学”、“农牧民培训”等多种方式,现已为4000多名毕业生搭建了就业平台,基本实现了从简单劳动力输出向技能型培训输出的转变。2005年以来,全旗为改善教育环境,新建、改扩建、维修校舍达12.7万平方米,总计投入资金9476万元,其中旗乡两级政府自筹资金4575万元。
由于旗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2005年完成自治区“两基”达标任务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结合阿旗的实际情况,开办了农牧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对推进社会主义村新牧区建设培养新型农牧民起到了很好地引导、促进作用。
撤乡并镇以后,过去乡镇的办公楼如果变卖也值不了几个钱,现在把这些闲置的房舍用作农牧民学校;把分散居住的农牧民组织起来学习,除了提高农牧民素质,为下一步改水、改厕、沼气改造,农牧 林水的发展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还可以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设定,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汪洋旗长还告诉记者当初他最朴素的思想:开始我们并不寄希望对农牧民整体素质有多大提高。青年农牧民一起交流一下电话号码,信息就能畅通许多,小青年们谈个恋爱也方便了,不需要再去找敖包相会了。现在看来办学的效果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为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旗里出钱每个学员学习的食宿及教材全免费,临时聘请教师解决配套设施等费用均由旗政府承担解决。基本上形成了政府牵头、教育局主管、职教中心作为载体实施的“甘霖工程”模式。
乌兰哈达农牧民培训分校
赤峰市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的宋金发副局长在谈到阿旗教育时说,阿旗的职业教育是旗人民政府主办、职教中心承办、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的一套运行机制。阿旗成立了“阿鲁科尔沁旗农牧民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可见旗委政府对农牧民学校的重视。建设村新牧区,阿鲁科尔沁旗从实际出发,把提高农牧民收入,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当作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农牧民对产业化知之甚少,很多农牧民还停留在一家一户传统的种养意识中,导致了农牧业不能以村镇为单位形成规模。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农牧民学校积极主动和地方政府取得联系,指导农牧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牧民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市场、搜集信息,千方百计转变农牧民传统种养观念,让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农牧业产业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预计五年内,阿旗通过农牧民的培训,80%的农牧民能得到培训,能接受新思想,更新旧观念,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村新牧区建设推进各项工作都有帮助。阿旗现已形成农村牧区教育培训的网络格局。(人民日报环球人物记者 贺文忠)
记者手记: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研究生就业率低于大学生”——这样的新闻,如今已成家常便饭。同时,熟练的技术工人奇缺,技工类学校远远不能适应我们这个“世界工厂”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这一切,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结构性问题,需要及时调整。
前不久《波士顿环球报》上有一篇报道,谈麻萨诸塞州的技工教育,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性。美国的技工教育,等级定位不一定像我们这样明确。一般是在高中最后几年进行,也有在高中毕业后进行的。这种学校就是职业学校(vocational school)。
我国的职业学校最近几年已得到重视,内蒙古阿鲁科沁旗的职业教育,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典范。要推进村新牧区建设,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很好的途径,且前景广阔。在笔者看来,今后十几年中,我国市场化趋向不会逆转,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不会改变,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更不会中止,而没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的教育现代化!